晚霽望嶽?

湘西斜日邊,峭入幾尋天。 翠落重城內,屏開萬戶前。 崖崚危濺瀑,林罅靜通仙。 誰肯功成後,相攜掃石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晚霽(wǎn jì):傍晚雨過天晴。
  • 嶽?(yuè yín):山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是指險峻的山峯。
  • 湘西:湖南西部地區。
  • 斜日:夕陽。
  • 峭入:形容山峯高聳入雲。
  • 幾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爲一尋。這裏形容山峯極高。
  • 翠落:翠色落下,指山色青翠。
  • 重城:指城市或城牆。
  • 屏開:像屏風一樣展開。
  • 萬戶:形容人家衆多。
  • 崖崚(yá léng):陡峭的山崖。
  • 危濺瀑:形容瀑布從高崖上飛濺而下。
  • 林罅(lín xià):林中的縫隙。
  • 通仙:通往仙境。
  • 功成後:功業完成後。
  • 相攜:攜手。
  • 掃石眠:在石頭上清掃後睡覺,形容隱居生活的閒適。

翻譯

傍晚雨過天晴,我望着湘西夕陽下的嶽?山。 山峯高聳入雲,彷彿幾尋天高。 翠綠的山色籠罩着重重的城牆, 像屏風一樣展開在萬戶人家之前。 陡峭的山崖上,瀑布飛濺, 林中的縫隙靜謐,彷彿通往仙境。 誰能在功成名就之後, 與我攜手清掃石頭,共眠於此?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湘西嶽?山的壯麗景色,通過「斜日」、「峭入」、「翠落」等詞語,生動地勾勒出一幅雨後天晴的山景圖。詩中「崖崚危濺瀑,林罅靜通仙」一句,既展現了山水的險峻與靜謐,又帶有超脫塵世的仙境意象。結尾的「誰肯功成後,相攜掃石眠」則表達了詩人對功名利祿的淡漠,以及對隱居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對簡樸生活的渴望。

劉昭禹

五代時婺州人,字休明。少師林寬爲詩,刻苦不憚風雨。仕楚馬殷父子,起家湖南縣令,歷容管節度推官。馬希範時,與李宏皋等同爲天策府學士。官終嚴州刺史。善詩,而好折節下賢。有集。 ► 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