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辭棲烏曲二首

蛾眉曼臉傾城國,鳴環動佩新相識。 銀漢斜臨白玉堂,芙蓉行障掩燈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蛾眉曼臉蛾眉(é méi),像蠶蛾觸須一樣細長而彎曲的眉毛,常用來形容女子眉毛美麗;曼臉,麪容柔美。這裡形容女子容貌極其美麗。
  • 傾城國:即傾城傾國,形容女子容貌極其豔麗,能使全國上下爲之傾倒。
  • 鳴環動珮:身上珮戴的玉環、玉珮隨著走動發出聲響,這裡指女子行動姿態優美。
  • 銀漢:銀河。
  • 白玉堂:華麗的殿堂。
  • 芙蓉行障:繪有芙蓉圖案的屏風。

繙譯

那女子有著細長彎曲的眉毛和柔美的麪容,美麗得能讓全國上下都爲之傾倒。她身上珮戴的環珮發出悅耳聲響,就這樣與他人新結識了。銀河傾斜地照臨在那華麗的白玉堂,繪有芙蓉圖案的移動屏風,遮住了那明亮的燈光。

賞析

這首詩開篇以“蛾眉曼臉傾城國”描繪出女子傾國傾城的美貌,使讀者瞬間對她絕美的容顔有了深刻印象。“鳴環動珮新相識”通過聽覺元素“鳴環動珮”,增添了女子行動時的霛動之美和優雅姿態,同時點明是剛剛結識的場景,引發讀者好奇。“銀漢斜臨白玉堂”營造出一種靜謐而浪漫的氛圍,浩瀚的銀河與華麗的殿堂相互映襯,畫麪感十足。最後“芙蓉行障掩燈光”,利用“芙蓉行障”這一具有古典美的元素,增添了畫麪的朦朧感和神秘感,燈光被掩,似乎也暗示著一種含蓄的情感氛圍。整首詩語言優美,用詞精妙,寥寥數語就勾勒出一幅浪漫且富有詩意的場景,極有畫麪感和藝術感染力 。

劉方平

劉方平

劉方平(生卒年不詳),字、號均不詳,唐玄宗天寶年間詩人,洛陽(今河南洛陽)人,生平事蹟不詳。約公元七五八年前後在世,匈奴族。天寶前期曾應進士試,又欲從軍,均未如意,從此隱居潁水、汝河之濱,終生未仕。與皇甫冉、元德秀、李頎、嚴武爲詩友,爲薪穎士賞識。工詩,善畫山水。其詩多詠物寫景之作,尤擅絕句,其詩多寫閨情、鄉思,思想內容較貧弱,但藝術性較高,善於寓情於景,意蘊無窮。其《月夜》、《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歷來爲人傳誦的名作。 ► 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