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雨寄城中諸友二首

· 沈周
一陣接一陣,一朝連一朝。 官仍追舊賦,天又沒新苗。 白日不相照,浮雲那得消。 君休問飢飽,且看沈郎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官仍追舊賦:官府依然在追討舊時的賦稅。
  • 天又沒新苗:天意似乎也不讓新的莊稼生長。
  • 白日不相照:比喻日子艱難,得不到上天的眷顧。
  • 浮雲那得消:浮雲無法消散,比喻困境難以擺脫。
  • 沈郎腰:指詩人自己瘦弱的身軀,沈郎是沈周的自稱。

翻譯

一陣接一陣的雨,一朝連一朝的陰霾。 官府依舊在追討舊時的賦稅,天意也不讓新的莊稼生長。 白日似乎不再照耀,浮雲又怎能消散? 你們不必問我是飢是飽,且看我這沈郎瘦弱的腰身。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沈周在連綿不斷的雨天中所感受到的困苦和無奈。詩中,「官仍追舊賦,天又沒新苗」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重稅和自然災害對農民的打擊,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不滿和對生活的憂慮。後兩句「白日不相照,浮雲那得消」則通過寓情於景的手法,抒發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無助。最後以自嘲的方式結束,用「沈郎腰」形象地展示了自己的貧困和憔悴,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生活的深刻體驗和無奈情感。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啓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畫家,吳門畫派的創始人,明四家之一,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歲(虛八十三歲)。不應科舉,專事詩文、書畫,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傳世作品有《廬山高圖》、《秋林話舊圖》、《滄州趣圖》。著有《石田集》、《客座新聞》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