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屈處誠善寫竹
可庵不可作,崑山爲之荒。
將謂青琅玕,一夜遭折傷。
其影落屏障,千家留墨光。
墨以託竹命,人短竹自長。
魂當附竹存,未分人琴亡。
我來吊風雨,秋盡堂空涼。
含情賦清篇,因之招鳳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挽:悼念。
- 處誠:人名,可能是一位擅長畫竹的藝術家。
- 青琅玕:指翠綠的竹子。
- 屏障:屏風。
- 墨光:墨跡的光彩,這裏指畫作。
- 人短竹自長:人的生命短暫,而竹子卻能長久生長。
- 魂當附竹存:靈魂應當附着在竹子上得以保存。
- 人琴亡:指人去世,典故出自《左傳·哀公二十五年》,比喻知音難尋。
- 吊:悼念。
- 清篇:清雅的詩篇。
- 招鳳凰:比喻招來美好的事物或人才。
翻譯
悼念屈處誠,他曾善畫竹,如今崑山因他的逝去而顯得荒涼。 彷彿翠綠的竹子,一夜之間遭受了折損。 他的畫作落在屏風上,千家萬戶都留下了墨跡的光彩。 墨跡寄託了竹子的生命,人的生命雖短,竹子卻能長久生長。 他的靈魂應當附着在竹子上得以保存,不像人琴那樣隨人而亡。 我來到這裏,在風雨中悼念,秋天的堂屋空蕩蕩,涼意襲人。 我含着情感寫下這首清雅的詩篇,希望能招來鳳凰般的美好事物。
賞析
這首作品是沈周對已故藝術家屈處誠的悼念之作。詩中,沈周通過比喻和象徵手法,表達了對屈處誠畫竹藝術的讚美和對他人格的懷念。詩中「青琅玕」、「墨光」等詞語,形象地描繪了屈處誠畫作的生動與傳神。後半部分則通過「人短竹自長」、「魂當附竹存」等句,抒發了對生命無常的感慨,以及對藝術家精神永存的希望。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優美,展現了沈周對藝術和生命深刻的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