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楊君謙見和復和一首

· 沈周
狹徑穿山腹,盤盤雄歷此。 吳王三千劍,意以是爲砥。 鐵髓積廣面,歲久色尚紫。 石槩奇窾竅,此以平爲美。 坐閱今古人,當不知千幾。 集坐畢一時,僔僔嫌如市。 況乃實不及,千名何以始。 準彼釋氏誕,萬億未爲恥。 俗驚少攝多,走觀信而喜。 我登紀夜吟,其面月如水。 楊子時莫偕,清篇觸倡起。 歷歷到以意,不遊與遊比。 語語盡括石,石舉在詩矣。 使石尚化玉,倏忽鬼入耳。 玩之靈光生,戛之雅音倚。 氣復蒸春雲,詩又在石裏。 瑟縮愧我辭,荊棘礙步履。 自笑邯鄲人,胡爲強追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盤盤:曲折迴旋的樣子。
  • :磨刀石。
  • :同「概」,大致,大概。
  • 窾竅:空洞,孔穴。
  • 僔僔:衆多。
  • :控制,約束。
  • :敲擊。
  • 荊棘礙步履:比喻困難和障礙。

翻譯

小徑蜿蜒穿過山腹,曲折迴旋,雄偉地歷經此地。吳王的三千把劍,意在以此爲磨刀石。鐵髓積聚成廣闊的表面,歲月久遠,顏色依舊紫紅。石頭的奇異孔穴,以平坦爲美。坐在這裏,不知經歷了多少古今人物。聚集時一時熱鬧,衆多如市集,卻嫌過於擁擠。實際上,人數遠不及千名,如何開始計數呢?按照釋氏的說法,萬億也不爲過。俗人驚訝於少數人的控制,多數人的走觀,確實令人歡喜。我登高記錄夜吟,其面如月下清水。楊子時無法同行,清新的篇章觸動心絃。歷歷在目,意不遊而與遊相媲美。每一句話都概括了石頭,石頭的美盡在詩中。即使石頭化爲玉,瞬間也會被鬼神所聽聞。玩賞時靈光乍現,敲擊時雅音依依。氣息又如春雲蒸騰,詩意再次蘊藏在石頭之中。我瑟縮着,爲自己的言辭感到羞愧,荊棘阻礙了我的步伐。自嘲如邯鄲學步之人,爲何還要勉強追隨模仿。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山徑、石頭等自然景象,以及對吳王劍、釋氏說法的引用,展現了作者對歷史與現實的深刻思考。詩中「盤盤雄歷此」、「鐵髓積廣面」等句,既體現了景物的雄偉與歷史的厚重,又隱喻了人生的曲折與積澱。後文通過對石頭與詩的比喻,表達了作者對藝術與自然的融合之美的追求。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對自然與人文的深刻感悟。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啓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畫家,吳門畫派的創始人,明四家之一,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歲(虛八十三歲)。不應科舉,專事詩文、書畫,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傳世作品有《廬山高圖》、《秋林話舊圖》、《滄州趣圖》。著有《石田集》、《客座新聞》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