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和答諸友

· 沈周
我閱丘中石,?屓特見此。 天不生廉隅,蕩矣若加砥。 但嫌色相在,雨洗常出紫。 坦坦宜坐人,喻千溢其美。 未如清涼達,所容不拘幾。 可拔豈萬年,菱溪笑穿市。 夫差墓其側,恃固乃經始。 小類莫試劍,脆裂傍可恥。 夜夜曬明月,玩弄少客喜。 我來發豪吟,鶴澗應流水。 初憑石乘興,亦半因月起。 百年擇一勝,頗與赤璧比。 有石無此月,其遊亦漫矣。 有月更有石,有詩兼稱耳。 下里和者多,聲韻妙依倚。 胸中各磊隗,爭出言句裏。 何當拉諸君,我亦補芒履。 明年待中秋,石遊更堪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屓(xì xì):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獸,形似龜,常用來比喻巨大的力量或負重。
  • 廉隅(lián yú):指棱角,比喻事物的尖銳或人的品行端正。
  • 砥(dǐ):磨刀石,比喻平滑。
  • 溢(yì):充滿而流出來。
  • 清涼達(qīng liáng dá):指清涼到達,形容環境或氣候的涼爽。
  • 菱溪(líng xī):地名,指菱角生長的小溪。
  • 夫差(fū chāi):春秋時期吳國的國君。
  • 赤璧(chì bì):指赤壁,三國時期著名的戰場。
  • 芒履(máng lǚ):草鞋。

翻譯

我觀賞着山中的石頭,特別注意到那些巨大的力量。天空不生棱角,它們平滑如磨刀石。但我不喜歡它們的顏色,雨洗後常顯出紫色。它們平坦適宜人坐,比喻其美不勝收。不如清涼到達的地方,所容納的不拘幾人。可以拔起豈止萬年,菱溪笑穿市。夫差的墓就在旁邊,恃固乃經始。小類莫試劍,脆裂旁可恥。夜夜曬明月,玩弄少客喜。我來發豪吟,鶴澗應流水。初憑石乘興,亦半因月起。百年擇一勝,頗與赤璧比。有石無此月,其遊亦漫矣。有月更有石,有詩兼稱耳。下里和者多,聲韻妙依倚。胸中各磊隗,爭出言句裏。何當拉諸君,我亦補芒履。明年待中秋,石遊更堪擬。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山中石頭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深刻感受和獨特見解。詩中,「?屓」形容石頭的巨大力量,而「廉隅」與「砥」則對比了石頭的自然形態與人爲的平滑。作者通過對石頭的觀察,表達了對自然美的讚賞和對人生哲理的思考。詩的結尾,作者期待與友人共賞中秋月色,再次體驗石頭的魅力,展現了作者對友誼和自然的熱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啓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畫家,吳門畫派的創始人,明四家之一,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歲(虛八十三歲)。不應科舉,專事詩文、書畫,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傳世作品有《廬山高圖》、《秋林話舊圖》、《滄州趣圖》。著有《石田集》、《客座新聞》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