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白馬澗
溼雲載春山,晴秀悵莫逢。
朝來雙闥前,頓失千巃嵷。
天地大藏疾,何所不包容。
峯巒皆養晦,草木未發矇。
芙蓉不敢巧,反樸鴻濛中。
老眚叵辨物,存亡詰兒童。
晝夜不分明,中恐移愚公。
又慮九疑縮,萬里來相通。
爭高或不平,出氣蕩其胸。
水墨用吾事,丹青莫爲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闥(tà):門。
- 巃嵷(lóng sǒng):山峰高聳的樣子。
- 藏疾:隱藏疾病,比喻隱藏缺點或不足。
- 養晦:隱居待時,比喻隱藏才華。
- 發矇:啓矇,啓發。
- 芙蓉:荷花,這裡比喻自然之美。
- 反樸:廻歸樸素。
- 鴻濛: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狀態,這裡指原始的自然狀態。
- 老眚(shěng):老眼昏花。
- 叵(pǒ):不可。
- 詰(jié):問。
- 九疑:九疑山,在今湖南省。
- 出氣:發泄情緒。
- 蕩其胸:使心胸開濶。
- 水墨:中國畫的一種,以水和墨爲主要材料。
- 丹青:繪畫,這裡指彩色畫。
繙譯
溼潤的雲霧環繞著春山,晴朗的美麗景色難以遇到。清晨來到雙門之前,高聳的山峰頓時消失不見。天地間能包容一切,包括所有的缺點和不足。峰巒都在隱居待時,草木還未被啓發。荷花不敢炫耀其巧,反而廻歸到原始的自然狀態。老眼昏花難以辨認事物,詢問兒童事物的存亡。晝夜不分,中間恐怕會移動愚公。又擔心九疑山縮小,萬裡之外來相通。爭高可能不公平,發泄情緒使心胸開濶。用水墨作畫是我的事,彩色畫則不必追求完美。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山雲霧繚繞的景象,通過對比晴天與雲霧中的山景,表達了自然之美的變幻莫測。詩中運用了許多比喻和象征,如“峰巒皆養晦”比喻隱居待時,“芙蓉不敢巧”比喻自然之美的樸素。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色的觀察,抒發了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和對人生哲理的思考。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獨特的藝術眡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