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源上人
苾芻聞香十年已,嘗有寄緘烏有裏。
秪從人家誦卷軸,千里何殊相晤語。
雲萍蹤跡不可呼,眼外之人疑老矣。
今年秋暑我牀榻,脾病困頓未能理。
黃昏短刺墮枕前,不倩人扶攬衣起。
吹燈相照見瘦玉,人與清詩正堪儗。
僧中此老古或有,超然已覺今維此。
翻經石上月紛紛,半是微哦細吟耳。
我持此癖七十年,滿地江湖俟知己。
傳杯夜屋破蚊蚋,且略無生談賦比。
杭州官府尚多賢,當面參寥惜無與。
腳縢之下自有地,不作窗蜂苦鑽紙。
斯文有契屬老境,頻往頻來自伊始。
白頭接膝無百年,人生歲月如流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苾芻(bì chú):即比丘,指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
- 緘(jiān):封口,這裏指信件。
- 烏有:虛無,不存在。
- 卷軸:古代書籍的一種形式,指書卷。
- 雲萍:比喻行蹤不定。
- 脾病:指消化不良等與脾臟相關的疾病。
- 刺:這裏指針灸。
- 瘦玉:形容人瘦削而清秀。
- 堪儗(kān nǐ):可以比擬。
- 翻經:翻閱佛經。
- 無生:佛教術語,指超越生死的境界。
- 參寥:指參與討論的僧人。
- 腳縢(jiǎo téng):綁腳的繩子,比喻束縛。
- 窗蜂:指在窗上鑽孔的蜜蜂,比喻固執地鑽研。
翻譯
我聽說源上人的名聲已有十年,曾有信件寄來,卻如同虛無。只在別人的家中讀到他的著作,感覺千里之外也如同面對面交談。我們的行蹤如同雲和浮萍,難以呼喚,眼前的人我懷疑已經老了。今年秋天的暑氣困擾着我的牀榻,脾臟的疾病使我困頓不堪,無法自理。黃昏時分,短暫的鍼灸治療後,我不用人扶就能自己起身。點燈相見,看到的是一個瘦削而清秀的身影,人與他的詩作正是相得益彰。僧人中這樣的老者古已有之,現在看來,他已超越了常人。在翻閱佛經的石頭上,月光紛紛落下,多半是微弱的吟詠聲。我持這種癖好已有七十年,滿心期待在江湖中找到知己。夜晚我們傳遞酒杯,屋內蚊蟲被打破,我們略去無生的話題,談論賦詩和比喻。杭州的官府中還有許多賢人,面對面的參寥卻遺憾無人蔘與。腳下的地面自然存在,不像窗上的蜜蜂那樣固執地鑽研紙張。這種文人的默契屬於我們的晚年,頻繁往來從此開始。白髮相接的歲月不會太長,人生的歲月如同流水一般匆匆。
賞析
這首詩是沈周贈給源上人的作品,表達了詩人對源上人的敬仰和兩人間深厚的友情。詩中,沈周通過回憶與源上人的交往,展現了自己對源上人學識和人格的讚賞。同時,詩中也透露出詩人對自己晚年的感慨,以及對人生無常的深刻認識。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沈周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人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