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姚給事歸葬
註釋
- 永樂:明成祖朱棣的年號。
- 明堂:古代帝王舉行大典的地方,這裏指朝廷。
- 楩楠豫章:四種優質木材的名稱,這裏泛指優質木材。
- 百辟:指百官。
- 公輸子:古代著名的木匠,這裏比喻姚給事。
- 八桂:指廣西,因廣西盛產桂樹而得名。
- 瘴癘:熱帶或亞熱帶山林中的溼熱空氣,古人認爲是瘴氣,易引起疾病。
- 綏復:安撫和恢復。
- 彷徨:徘徊不定,心神不寧。
- 榛鶴輩:指姚給事的子孫。
- 餱糧:乾糧。
- 鼉鱷:鱷魚。
- 輀車:古代的一種車,這裏指運送靈柩的車。
- 楸梧:兩種樹名,常用於墓地。
- 頹俗:衰敗的風俗。
翻譯
在永樂初年,皇帝治理朝廷。 從蒼梧野外取材,選取楩楠豫章等優質木材。 由給事臣督辦,稱爲伯善行。 姚公素以明察聞名,百官因此得到激勵。 就像公輸子一樣,他知道材料的優劣。 這次任務是天意所選,姚公也樂於承擔。 手持節杖指向八桂之地,官船揚帆前行。 這裏的木材遍佈萬山,不計其數。 高聳入雲,深藏不露,最終成爲棟樑之材。 此地是瘴癘之地,氣候多變。 姚公病重無法治癒,家人遠在江東。 無人安撫恢復,他的靈魂彷徨不安。 用枯藤包裹木函,一葬便是六十年。 可憐的子孫們,祖輩已逝,他們重生。 只知道有靈柩,卻不知在何方。 坐着望向西南,行走也望向西南。 雖然急切想返葬,但日月茫茫。 沒有財力也沒有時機,如同盲人無指引。 天意讓湯公得知,他在全州湘山寺旁找到了消息。 如同曼父母的指引,終於知道墓地在防。 兩個兒子讀書完畢,哭踊如同初喪。 榛行不擇日,當天便準備乾糧。 鶴說兄長應留下,小弟力氣頗強。 若這靈柩不返,不再載見兄長。 出門正值嚴冬,雨雪覆蓋大地。 九溪多鱷魚,鼓動波濤威脅舟航。 五嶺多虎豹,磨牙引頸。 鶴行無所畏懼,孝心使他膽氣剛強。 到達全州境,進入寺院感到荒涼。 在三門側宛然發現標記,拜之號哭三繞,聞者心痛。 開啓幽閉,升起輀車,奉還故鄉。 白骨如同重生,樂歸所自生之地。 在鬱鬱蔥蔥的楸梧岡上,得以與先人同葬。 如同齊國返周葬,與元配合葬,孤雌成鴛鴦。 劍合於延平,璧不滯於咸陽。 劍璧不自能,全靠人所將。 啊,這兩個兒子,生死有耿光。 啊,這兩個兒子,古義行於今。 啊,這兩個兒子,頹俗亦可興。 虞山若增高,琴川若增長。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朝時期一位給事臣姚公的生平事蹟和其子孫的孝行。詩中通過對姚公在朝廷中的貢獻、遠赴廣西取材的艱辛、以及其子孫不畏艱險尋找並遷葬其遺骨的敘述,展現了家族的忠誠與孝道。詩中運用了許多象徵和比喻,如「楩楠豫章」象徵優質人才,「公輸子」比喻姚公的技藝和眼光,「劍璧」象徵家族的榮耀和傳承。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忠孝精神的讚美和對家族榮譽的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