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邂逅蕭拙修太史因約湖山之遊弗果別後奉寄

白門樽酒定交初,又抗前旌赴使車。 淮水柳條迎畫舫,吳山春色上籃輿。 別懷空抱雲中雁,旅食猶彈鋏底魚。 惟有芳遊頻入夢,六橋煙月幾人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金陵:今南京的古稱。
  • 邂逅:偶然相遇。
  • 太史:古代官名,負責記載史事和編纂史書。
  • 抗前旌:舉起前行的旗幟,指啓程。
  • 使車:使者的車馬。
  • 畫舫:裝飾華麗的船隻。
  • 籃輿:古代一種輕便的轎子。
  • 旅食:旅途中的飲食。
  • 彈鋏底魚:彈劍而歌,比喻懷才不遇。鋏(jiá),劍柄。
  • 六橋:指杭州西湖的六座橋,常用來代指西湖。

翻譯

在金陵偶然與蕭拙修太史相遇,本想約定一同遊賞湖山,但未能如願。分別後,我寄去了這首詩。

在白門(南京的別稱)我們初次舉杯結交,你又舉起前行的旗幟,啓程前往使者的使命。 淮水的柳枝向你的華麗船隻招手,吳山的春色映照在你的輕便轎子上。 離別的情懷空自隨着雲中的雁飛,旅途中的飲食如同彈劍而歌的魚,懷才不遇。 唯有那美好的遊歷頻頻進入我的夢中,六橋的煙月,我們幾人曾一同欣賞。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與蕭拙修太史在金陵相遇後的情感與別後的思念。詩中通過描繪淮水柳條、吳山春色等自然景象,以及旅途中的孤獨與懷才不遇的感慨,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未來相聚的期盼。末句以六橋煙月入夢,巧妙地將現實與夢境結合,表達了對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再次相聚的渴望。

李之世

李之世,字長度,號鶴汀。新會東亭人。以麟子。明神宗萬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舉人。晚年始就瓊山教諭,遷池州府推官。未幾移疾罷歸。著作極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遊》、《南歸》、《雪航》、《家園》、《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諸集。傳世者有《鶴汀集》十卷,其中詩集七卷、文集二卷,卷一〇附錄其弟李之標文度《鳧渚集》。原刻《朱厓集》,一集《浮槎草》,二集《可廬草》,三集《歇園草》,四集《和蘇草》,五集《韻語》,今已不傳,惟附見於《鶴汀集》之中。《鶴汀集》前有李本寧《圭山副藏敘》、韓上桂《北遊草敘》二文,可供參考。康熙《新會縣誌·藝文下》錄其詩三十一首、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八首,《明詩紀事》六首。《鶴汀集》錄有邑志小傳、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一有傳。 ► 1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