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百姓吟

· 孟郊
無火炙地眠,半夜皆立號。 冷箭何處來,棘針風騷勞。 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 高堂搥鍾飲,到曉聞烹炮。 寒者願爲蛾,燒死彼華膏。 華膏隔仙羅,虛繞千萬遭。 到頭落地死,踏地爲遊遨。 遊遨者是誰,君子爲鬱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炙地眠:用火燒熱地面後睡覺。
  • 立號:站着哭號。
  • 冷箭:比喻冷風。
  • 棘針:比喻尖銳的風。
  • 騷勞:騷擾,侵擾。
  • 霜吹:寒風。
  • 搥鍾飲:敲鐘宴飲。
  • 烹炮:烹飪的聲音。
  • 華膏:華麗的燈燭。
  • 仙羅:華麗的帷幕。
  • 鬱陶:憂思積聚的樣子。

翻譯

沒有火來燒熱地面,百姓只能睡在冰冷的土地上,半夜時分,他們都站起來哭泣。 冷風像箭一樣從哪裏襲來,尖銳的風像棘針一樣刺骨。 寒風和霜凍穿透了四面牆壁,痛苦無處可逃。 而在高堂之上,人們敲鐘宴飲,直到天亮還能聽到烹飪的聲音。 受凍的人寧願變成一隻飛蛾,寧願被那華麗的燈燭燒死。 但那華麗的燈燭被仙羅隔開,飛蛾只能在虛空中繞來繞去。 最終飛蛾落地而死,而地上的人們卻還在遊玩。 那些遊玩的人是誰呢?君子們爲此感到深深的憂思。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社會貧富懸殊的殘酷現實。詩中,孟郊通過對比貧苦百姓與富貴人家的生活,深刻揭示了社會的不公。百姓因無火取暖而痛苦不堪,而富貴人家則沉浸在鐘鳴鼎食的奢華之中。詩人以「願爲蛾,燒死彼華膏」的悲壯願望,表達了對溫暖生活的渴望和對現實的無奈。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反映了詩人對社會底層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批判。

孟郊

孟郊

孟郊,唐代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唐代著名詩人。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遊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閿鄉(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張籍私諡爲貞曜先生。 ► 5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