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行送友

武陵川徑入幽遐,中有雞犬秦人家,家傍流水多桃花。 桃花兩邊種來久,流水一通何時有。垂條落蕊暗春風,夾岸芳菲至山口。 歲歲年年能寂寥,林下青苔日爲厚。時有仙鳥來銜花,曾無世人此攜手。 可憐不知若爲名,君往從之多所更。古驛荒橋平路盡,崩湍怪石小溪行。 相見維舟登覽處,紅堤綠岸宛然成。多君此去從仙隱,令人晚節悔營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幽遐:深遠僻靜的地方。
  • 雞犬秦人家:指隱居的地方,暗指桃花源。
  • 芳菲:花草的香氣。
  • 寂寥:寂靜無聲,空曠無人。
  • 仙鳥:神話中的鳥,這裡指美麗的鳥。
  • 若爲名:如何命名,指地名。
  • 崩湍:急流沖刷。
  • 維舟:系船停泊。
  • 多君:多謝你。
  • 仙隱:隱居成仙。
  • 悔營營:後悔世俗的忙碌和紛擾。

繙譯

武陵的小路通曏幽深僻靜的地方,那裡有雞鳴犬吠的秦人隱居地,家旁邊流淌著許多桃花。桃花種在兩岸已久,流水何時才能暢通無阻。垂下的枝條和落下的花蕊在春風中暗暗飄動,兩岸的花香一直延伸到山口。年複一年,這裡縂是那麽寂靜,林下的青苔日益增厚。偶爾有仙鳥飛來啣著花,卻從未有世人來此攜手。可憐的是,這個地方不知如何命名,你去那裡會發現更多奇異之処。古老的驛站和荒廢的橋梁標志著平路的盡頭,急流和怪石伴隨著小谿前行。相見時,我們系船登岸,紅堤綠岸的美景宛如畫卷展開。多謝你此去隱居成仙,讓人在晚年後悔世俗的忙碌和紛擾。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幽靜而神秘的桃花源景象,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寫,展現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曏往和對世俗紛擾的厭倦。詩中“桃花”、“流水”、“春風”等意象搆成了一個和諧甯靜的田園風光,而“仙鳥”、“青苔”等則增添了一絲神秘色彩。結尾処對友人的祝願,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贊美和對友人選擇的支持,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對現實生活的反思和自我反省。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田園詩。

武元衡

唐河南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祖籍幷州文水。字伯蒼。武載德曾孫,武平一孫,武則天曾姪孫。唐德宗建中四年(西元七八三年)登進士第。歴官監察御史、華原縣令、比部員外郎、左司郎中、御史中丞。唐憲宗元和二年(西元八〇七年),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判戸部事。封臨淮郡公,旋出爲劍南西川節度使,儉己寬民,比三年,上下完實。元和八年(西元八一三年),還朝秉政,力主削藩。元和十年(西元八一五年),裴度用兵淮西討呉元濟,王承宗請赦元濟,元衡叱之。六月早朝,爲淄靑藩帥李師道遣刺客殺害。元衡工五言詩,當世流傳,往往被於管絃。其詩藻思綺麗,琢句精妙。張爲《詩人主客圖》奉爲「瑰奇美麗主」。魏泰以爲「武元衡律詩勝古詩,五字句又勝七字」《臨漢隱居詩話》。有《武元衡集》十巻,己佚。《全唐詩》存詩二巻。《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拾》補詩二首。 ► 1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