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敘懷寄崔十五
延首直城西,花飛綠草齊。迢遙隔山水,悵望思遊子。
百囀黃鸝細雨中,千條翠柳衡門裏。門對長安九衢路,愁心不惜芳菲度。
風塵冉冉秋復春,鐘鼓喧喧朝復暮。漢家宮闕在中天,紫陌朝臣車馬連。
蕭蕭霓旌合仙仗,悠悠劍佩入爐煙。李廣少時思報國,終軍未遇敢論邊。
無媒守儒行,榮悴紛相映。家甚長卿貧,身多公幹病。
不知身病竟如何,懶向青山眠薜蘿。雞黍空多元伯惠,琴書不見子猷過。
超名累歲與君同,自嘆還隨鷁退風。聞說唐生子孫在,何當一爲問窮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延首:伸長脖子遠望。
- 迢遙:遙遠。
- 衡門:橫木爲門,指簡陋的房屋。
- 九衢路:指四通八達的道路。
- 芳菲:指花草的香氣,也泛指花草。
- 風塵:比喻世俗的紛擾。
- 冉冉:漸漸。
- 鐘鼓:指鍾和鼓,古代用於報時或慶典。
- 紫陌:指京城的道路。
- 霓旌:古代皇帝出行時的一種儀仗。
- 仙仗:指皇帝的儀仗。
- 劍佩:佩劍和玉佩,古代官員的服飾。
- 終軍:漢代名將,以勇猛著稱。
- 無媒:沒有引薦的人。
- 榮悴:興盛與衰敗。
- 長卿:指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此處比喻貧窮。
- 公幹:指三國時期的文學家蔡邕,此處比喻多病。
- 薜蘿:薜荔和女蘿,兩種植物,常用來比喻隱居。
- 雞黍:指簡單的飯菜,也用來表示款待客人。
- 元伯:東漢時期的張劭,以好客著稱。
- 子猷:東晉時期的王徽之,以放達不羈著稱。
- 鷁退風:比喻逆境或退步。
- 唐生:指唐舉,古代著名的相士。
- 窮通:命運的好壞。
翻譯
我伸長脖子向城西望去,只見花兒飄飛,綠草如茵。山水遙遠,隔斷了視線,我悵然若失,思念着遠遊的親人。細雨中,黃鸝鳥的叫聲百轉千回,千條翠柳在簡陋的房屋裏搖曳。門前對着長安城四通八達的道路,我憂愁的心思無法隨着花草的香氣飄散。
世俗的紛擾漸漸地從秋到春,鐘鼓聲從早到晚喧鬧不停。漢家的宮闕高聳入雲,京城的道路上朝臣的車馬絡繹不絕。皇帝的儀仗中,霓旌飄揚,劍佩隨着爐煙悠悠進入宮中。我像李廣年輕時一樣渴望報國,卻像終軍未得機遇,只能私下議論邊疆之事。
沒有引薦的人,我堅守儒者的行爲,興盛與衰敗交織在一起。我的家境像司馬相如一樣貧窮,身體像蔡邕一樣多病。我不知道自己的病情究竟如何,懶得向青山隱居,與薜荔女蘿爲伴。雖然有簡單的飯菜可以款待客人,但不見有像張劭那樣的好客之人,也不見有像王徽之那樣放達不羈的朋友來訪。
多年來,我與你一樣追求名聲,自嘆不如,像逆風中的鷁鳥一樣退步,聽說唐舉的子孫還在,何時能有機會詢問自己的命運好壞呢?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遠方親人的思念,對世俗紛擾的厭倦,以及對自己命運的無奈和迷茫。詩中運用了許多意象,如花飛綠草、黃鸝細雨、翠柳衡門等,營造出一種既美麗又憂鬱的氛圍。通過對李廣、終軍等歷史人物的引用,詩人表達了自己對報國的渴望和對現實的無奈。最後,詩人以自問自答的方式,表達了對命運的探詢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優美,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洞察。
武元衡
唐河南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祖籍幷州文水。字伯蒼。武載德曾孫,武平一孫,武則天曾姪孫。唐德宗建中四年(西元七八三年)登進士第。歴官監察御史、華原縣令、比部員外郎、左司郎中、御史中丞。唐憲宗元和二年(西元八〇七年),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判戸部事。封臨淮郡公,旋出爲劍南西川節度使,儉己寬民,比三年,上下完實。元和八年(西元八一三年),還朝秉政,力主削藩。元和十年(西元八一五年),裴度用兵淮西討呉元濟,王承宗請赦元濟,元衡叱之。六月早朝,爲淄靑藩帥李師道遣刺客殺害。元衡工五言詩,當世流傳,往往被於管絃。其詩藻思綺麗,琢句精妙。張爲《詩人主客圖》奉爲「瑰奇美麗主」。魏泰以爲「武元衡律詩勝古詩,五字句又勝七字」《臨漢隱居詩話》。有《武元衡集》十巻,己佚。《全唐詩》存詩二巻。《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拾》補詩二首。
► 1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