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溪尋故人

花伴成龍竹,池分躍馬溪。 田園人不見,疑向洞中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檀溪:地名,在今湖北省襄陽市。
  • 成龍竹:一種竹子,傳說中龍曾在此種竹下化形,故名。
  • 躍馬溪:溪名,可能因溪水湍急,如同馬躍而得名。
  • :指山洞,古人常以洞喻隱居之地。

翻譯

花兒伴隨着傳說中龍化形的竹子,池水分隔着如同馬躍的溪流。 田園中不見故人的身影,我猜想他可能隱居在某個山洞之中。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靜謐的田園風光,通過「花伴成龍竹,池分躍馬溪」的意象,展現了自然的和諧與神祕。詩中「田園人不見」一句,表達了詩人對故人的思念與尋找,而「疑向洞中棲」則透露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孟浩然詩歌的清新自然風格。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詩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年四十遊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餘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爲“王孟”。 ► 2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