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故太保毗陵白公遺阯感物興懷卷

· 張吉
太保勳庸垂鼎銘,黃鐘大呂一毛輕。 太保襟懷寄丘壑,玉田珠樹相參錯。 丘壑靈風颯曉昏,悠悠過客總啼痕。 他年學士把書卷,還泣名臣白公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太保:古代官名,三公之一,位次太傅。
  • 勳庸:功勳。
  • 鼎銘:古代刻在鼎上的銘文,用以記載功績。
  • 黃鐘大呂:古代音樂中的兩種音律,比喻高雅的音樂或文辭。
  • 一毛輕:比喻微不足道。
  • 襟懷:胸懷。
  • 丘壑:山丘和溪谷,指隱居的地方。
  • 玉田珠樹:比喻美好的地方或珍貴的事物。
  • 參錯:交錯。
  • 靈風:神靈的風,這裏指自然的風。
  • 颯曉昏:形容風聲在清晨和黃昏時特別響亮。
  • 過客:過往的行人。
  • 啼痕:淚痕。
  • 學士:古代官名,掌管文學撰述。
  • 把書卷:指閱讀書籍。
  • 名臣:有名望的大臣。
  • 白公傳:關於白公的傳記。

翻譯

太保的功勳如同刻在鼎上的銘文,高雅的音樂與文辭在他面前顯得微不足道。 太保的胸懷寄託在隱居的山丘和溪谷之中,那裏的美景如同玉田和珠樹交錯。 在山丘和溪谷中,神靈的風在清晨和黃昏時特別響亮,過往的行人都會留下淚痕。 將來,學士們閱讀書籍時,讀到名臣白公的傳記,也會感動落淚。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太保的功勳與高雅文辭的微不足道,表達了太保的偉大和超凡脫俗。詩中描繪的丘壑、玉田珠樹等意象,展現了太保隱居之地的美好與寧靜。最後,詩人預言未來學士讀到白公傳記時的感動,進一步強調了太保的不朽與影響。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對太保功績與品格的深情讚頌。

張吉

明江西餘幹人,字克修,號翼齋,別號古城。成化十七年進士。授工部主事,官至貴州布政使。精研諸經及宋儒著作。嘗曰“不讀五經,遇事便覺窒礙”。有《陸學訂疑》、《古城集》。 ► 4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