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門述

嗟乎,塞垣將校殊堪傷,聞之悽楚徹肝腸。於今滿眼遍痍瘡,誰爲窮邊獨沾裳? 莫訝反覆還摧藏,移橈呂梁馳太行。古來人情元靡常,何況瓊簪鐵裲襠! 吾曹致身期飛揚,不必尤人當自臧。上勤國豢十代強,偶荷戈矛臨邊疆。 既無能賦退虜章,復無計縛左賢王。徒與斯世相低昂,韜鈐未閒謀稻粱。 邊事日隳習日荒,西北之陲嗟金湯。君看聖代邊策長,六十萬人俱戎裝。 不將筋力答吾皇,方寸何安顏何光!薊門老卒言非狂,令予揮涕立斜陽。 浮生俄頃休迴翔,努力人紀與天綱。爲子死孝行聿彰,爲臣死忠國之良。 勿以餘詞空慨慷,千秋姓字期垂芳。
拼音
戚繼光

戚繼光

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諡武毅。漢族,山東蓬萊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微山縣魯橋鎮) 。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爲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還有《止止堂集》及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呈報朝廷的奏疏和修議。 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於敵人;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臺,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