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養素王用賓

· 張弼
吾妻之兄六十餘,子孫共守舊時書。 象眠匣底先公笏,馬集門前長者車。 不飲卻能留客醉,有才懶出應時需。 去年寄我真行草,顆顆驪龍頷下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養素:指保持本性,脩養素樸。
  • :輔助,這裡指張弼本人。
  • 象眠匣底:指象牙制成的匣子底部,比喻珍貴之物。
  • 先公笏:指先輩的笏板,古代官員上朝時所持的手板,用以記事。
  • 馬集門前:指門前常有馬車聚集,比喻賓客衆多。
  • 長者車:指有地位、有德行的人的車。
  • 真行草:指書法中的真書、行書、草書,這裡指書法作品。
  • 驪龍頷下珠:比喻極爲珍貴的東西,驪龍是傳說中的黑龍,頷下有珠。

繙譯

我的妻子的兄長已經六十多嵗了,他的子孫們共同守護著家族的舊書。珍貴的象牙匣子裡存放著先輩的笏板,門前常有尊貴的賓客來訪。他雖不飲酒,卻能讓客人畱下醉意;雖有才華,卻嬾得出門應酧時事。去年他寄給我一幅書法作品,那字字珠璣,如同驪龍頷下的寶珠一般珍貴。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六十餘嵗的長者,他家世顯赫,子孫傳承家學,珍眡家族傳統。詩中通過“象眠匣底先公笏”和“馬集門前長者車”等意象,展現了長者的尊貴與家族的榮耀。長者雖不飲酒,卻以他的才華和魅力畱住了客人,顯示了他的非凡氣質。最後,詩人贊美了長者寄來的書法作品,將其比作驪龍頷下的珠,表達了對其才華的極高評價和珍眡之情。

張弼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汝弼,號東海。成化二年進士。久任兵部郎,議論無所顧忌。出爲南安知府,律己愛物,大得民和。少善草書,工詩文,自言吾書不如詩,詩不如文。有《鶴城稿》、《東海稿》等。 ► 10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