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六日賞菊

· 張弼
節過重陽又三九,盆栽秋菊正開花。 杯盤冷淡還須賞,時序蹉跎豈足嗟。 濁酒白衣能自送,狂風烏帽不容斜。 陶翁故事蘇翁興,隨處風光共物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重陽:農曆九月初九,中國傳統節日,有登高賞菊的習俗。
  • 三九:指農曆九月九日後的第九天,即九月十八日。
  • 盆栽:在盆中種植的植物,這裏指菊花。
  • 杯盤:指酒杯和盤子,泛指酒食。
  • 時序:時間的順序,指季節的更替。
  • 蹉跎:虛度光陰,浪費時間。
  • :嘆息。
  • 濁酒:未經過濾的酒,泛指普通的酒。
  • 白衣:指送酒的人,這裏可能指送酒的僕人或朋友。
  • 烏帽:黑色的帽子,古代文人的常戴之物。
  • 陶翁:指東晉詩人陶淵明,以愛菊著稱。
  • 蘇翁:指宋代文學家蘇軾,也以愛菊著稱。
  • 物華:自然界的美麗景色。

翻譯

節日已過重陽,又到了九月十八,我盆中的秋菊正盛開着花朵。 雖然酒食簡單冷淡,但仍值得欣賞,季節的更替匆匆,又何必嘆息。 即使是普通的酒,也有朋友親自送來,狂風中我的帽子也不會被吹斜。 想起陶淵明和蘇軾都曾愛菊,無論身處何地,都能享受這自然的美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張弼在十月六日賞菊時的情景和心情。詩中,「節過重陽又三九」點明瞭時間,而「盆栽秋菊正開花」則描繪了菊花盛開的景象。詩人雖然面對的是「杯盤冷淡」,但他並不因此感到失落,反而認爲「時序蹉跎豈足嗟」,表達了他對時光流轉的豁達態度。詩的後兩句提到了陶淵明和蘇軾,通過他們的故事來表達自己對菊花的喜愛和對自然美景的欣賞。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

張弼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汝弼,號東海。成化二年進士。久任兵部郎,議論無所顧忌。出爲南安知府,律己愛物,大得民和。少善草書,工詩文,自言吾書不如詩,詩不如文。有《鶴城稿》、《東海稿》等。 ► 1052篇诗文

張弼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