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錢世恆繡衣韻

· 張弼
魚城如塊旁江安,疊鼓鳴笳接好官。 百粵飛霜千載遇,九霄明月萬家看。 高懷欲掛榑桑劍,苦節何辭苜蓿盤。 最喜虞山春似海,繡衣綵服奉親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魚城:指重慶,因其地形似魚而得名。
  • :這裏形容城池的堅固。
  • 江安:指長江邊。
  • 疊鼓鳴笳:形容軍樂聲,疊鼓指連續敲鼓,鳴笳指吹奏笳(一種古代樂器)。
  • 好官:賢能的官員。
  • 百粵:指廣東、廣西一帶,古稱百粵之地。
  • 飛霜:比喻嚴酷的考驗或艱難。
  • 千載遇:千年難遇的機會。
  • 九霄:天空的最高處,比喻極高的地位或境界。
  • 明月:明亮的月光。
  • 萬家看:家家戶戶都能看到。
  • 高懷:高尚的情懷。
  • 榑桑劍:榑(fú)桑,古代傳說中的神木,榑桑劍比喻高貴的武器或象徵權力。
  • 苦節:堅守節操,不屈不撓。
  • 苜蓿盤:苜蓿(mù xu),一種植物,苜蓿盤比喻簡樸的生活。
  • 虞山:山名,這裏可能指某個具體的山,也可能是泛指。
  • 春似海:形容春天景色繁盛,如同海洋一般廣闊。
  • 繡衣綵服:華麗的衣服,繡衣指繡有圖案的衣服,綵服指五彩斑斕的衣服。
  • 奉親歡:侍奉父母,使他們快樂。

翻譯

重慶城堅固如塊,依傍在長江邊,軍樂聲聲,迎接賢能的官員。 廣東廣西一帶雖有嚴酷的考驗,但千年難遇的機會讓家家戶戶都能看到九霄之上的明月。 懷有高尚情懷,渴望掛上象徵權力的榑桑劍,堅守節操,不畏簡樸的生活。 最令人欣喜的是虞山春色如海,穿着華麗衣服的人們侍奉父母,共享天倫之樂。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重慶城的堅固與長江的壯闊,通過「疊鼓鳴笳」等意象展現了迎接賢官的盛況。詩中「百粵飛霜」與「九霄明月」形成對比,既表達了地域的艱辛,又展現了機遇的美好。後兩句則通過「高懷」與「苦節」的對比,展現了詩人高尚的情懷和對簡樸生活的堅守。結尾的「虞山春似海」與「繡衣綵服」則描繪了春天的繁盛和家庭的歡樂,整首詩意境開闊,情感豐富。

張弼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汝弼,號東海。成化二年進士。久任兵部郎,議論無所顧忌。出爲南安知府,律己愛物,大得民和。少善草書,工詩文,自言吾書不如詩,詩不如文。有《鶴城稿》、《東海稿》等。 ► 10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