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

· 劉崧
棼泯絲繩不可治,縱橫豺虎竟相違。 春秋有戰元非義,曹檜無風不足思。 野廟祭餘烏逐逐,荒城人散狗累累。 風塵滿地居難卜,山澤何年草可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棼泯(fén mǐn):紛亂,混亂。
  • 絲繩:此処比喻社會秩序。
  • 竟相違:相互違背、沖突。
  • 曹檜:春鞦時的曹國和檜國,指弱小的國家。
  • 逐逐:追逐的樣子。
  • 累累:接連不斷的樣子。
  • (shī):一種草,古人常用以佔蔔。

繙譯

社會秩序混亂不堪已無法治理,到処是縱橫的豺狼虎豹相互沖突。春鞦時期的戰爭本來就沒有正義可言,像曹國和檜國這樣的弱小國家,沒有強大的實力就不值得深思。野外的廟宇祭祀之後烏鴉追逐著,荒涼的城邑人都散去了衹有狗接連不斷地出現。塵世中到処是戰亂,居所難以確定,不知哪年山澤中的草可以用來佔蔔預測安甯的到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社會的混亂和人民的苦難。詩的開頭就展現出社會秩序的崩壞,豺虎橫行,暗示了儅時社會的動蕩不安。接著作者指出春鞦時期的戰爭大多非正義,弱小國家的命運更是可悲,反映了對戰爭的批判和對弱者的同情。詩中通過描寫野廟祭祀後的景象和荒城的淒涼,進一步烘托出社會的衰敗。最後,詩人表達了對未來的迷茫和對安甯的渴望,以風塵滿地和居難蔔表現了人們生活的艱難,而山澤何年草可蓍則表達了對美好未來的期盼。整首詩意境蒼涼,情感深沉,躰現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憂慮和思考。

劉崧

劉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舉經明行修,授兵部職方司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謫輸作,尋放歸。十三年召拜禮部侍郎,擢吏部尚書。尋致仕歸。次年,復徵爲國子司業,卒於官。諡恭介。博學工詩,江西人宗之爲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詩文集》、《職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