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舍弟子彥將赴贛後聞留荷山曾氏館中喜而賦詩奉寄並呈子中大兄

· 劉崧
舍南種竹近新鋤,塹北抽茨亦舊除。 此日雲邊猶獨往,何年江上卻同居。 衡門擬著潛夫論,石室難藏太史書。 亂定能忘酬唱樂,歸來直釣錦溪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捨弟:對自己弟弟的謙稱。(捨,shè)
  • 赴贛:前往江西。
  • 荷山曾氏館:荷山的曾氏客館。
  • 塹(qiàn):防禦用的壕溝,這裡指挖溝整土。
  • 茨(cí):用茅或葦蓋屋子。
  • 衡門:橫木爲門,指簡陋的房屋。
  • 潛夫論:東漢王符著,這裡指有歸隱著書之意。
  • 石室:古代藏圖書档案的地方,這裡借指學問淵博。
  • 太史:史官。

繙譯

我家南邊新種的竹子旁的土地剛被耡頭繙過,北邊挖溝整土後把蓋屋子的茅草也清理掉了。如今你獨自前往那雲邊的地方,不知哪一年我們才能在江上共同居住。我想在簡陋的屋子裡寫就如《潛夫論》般的文章,你那淵博的學問難以在藏圖書的地方被掩蓋。戰亂平定後定不會忘記一同酧唱的快樂,歸來時我們直接去錦谿釣魚。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劉崧寫給即將前往江西的弟弟子彥的。詩中先描述了家中周圍的環境整治,然後表達了對弟弟的思唸和對未來相聚的期待。“此日雲邊猶獨往,何年江上卻同居”這兩句,透露出作者對弟弟的不捨和對相聚時光的憧憬。接著提到自己想要著書立說,以及對弟弟學問的贊賞。最後,詩人表達了對戰亂平定後美好生活的曏往,希望能和弟弟一起享受酧唱和釣魚的樂趣。整首詩語言樸實,情感真摯,通過對生活細節和未來的想象,展現了兄弟間深厚的情誼和對和平生活的渴望。

劉崧

劉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舉經明行修,授兵部職方司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謫輸作,尋放歸。十三年召拜禮部侍郎,擢吏部尚書。尋致仕歸。次年,復徵爲國子司業,卒於官。諡恭介。博學工詩,江西人宗之爲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詩文集》、《職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