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藜軒爲劉子雍賦

· 劉炳
頗聞天祿青藜杖,雍也自是今劉向。 漢啓炎精著五行,天符火德明文象。 太乙光分五夜深,夘金氣應三臺上。 草堂人稀清漏長,紫薇花開金井涼。 昭回雲漢星辰爛,黼黻文章雨露香。 鏗經九節蒼虯幹,叩門絕愛齊眉短。 桃竹風清豹髓凝,葛陂春早龍膏暖。 銀燭無神暮雨悽,金蓮落豔秋煙滿。 故人文彩筆如椽,製作幹今軼漢賢。 萬里羽儀調玉燭,九重柱石際凌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天祿(tiān lù):天賜的福祿。
  • 青藜杖(qīng lí zhàng):傳說中仙人所用的手杖,後用以指夜讀照明的燈燭。
  • 炎精(yán jīng):指火德。
  • 五行(wǔ xíng):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
  • 天符(tiān fú):指天的符命。
  • 火德(huǒ dé):五德之一,以五行中的火來附會王朝的命運。
  • 文象(wén xiàng):日月星辰變化的跡象。
  • 太乙(tài yǐ):也作太一,星名。
  • 夘金(mǎo jīn):「卯」爲地支第四位,「金」指西方,「卯金」指劉姓。
  • 清漏(qīng lòu):清晰的滴漏聲,古代以漏壺滴漏計時。
  • 紫薇(zǐ wēi):一種花名。
  • 昭回(zhāo huí):星辰光耀迴轉。
  • 雲漢(yún hàn):銀河,天河。
  • 星辰(xīng chén):泛指星星。
  • 黼黻(fǔ fú):古代禮服上繡的花紋。
  • 文章(wén zhāng):這裏指錯雜的色彩或花紋。
  • 雨露(yǔ lù):雨和露,比喻恩惠、恩澤。
  • 鏗經(kēng jīng):聲音響亮。
  • 九節(jiǔ jié):多以泛指手杖。
  • 蒼虯(cāng qiú):青色的龍,此指手杖的形狀像龍。
  • 叩門(kòu mén):敲門。
  • 齊眉(qí méi):長度與眉毛平齊,常用來形容物體的長短合適。
  • 桃竹(táo zhú):一種竹子的名稱。
  • 豹髓(bào suǐ):豹子的骨髓,傳說中是一種珍貴的藥材。
  • 葛陂(gě bēi):地名。
  • 龍膏(lóng gāo):傳說中龍的脂膏,也是一種珍貴的物品。
  • 銀燭(yín zhú):銀色的蠟燭。
  • 無神(wú shén):暗淡無光。
  • 暮雨(mù yǔ):傍晚的雨。
  • 金蓮(jīn lián):金色的蓮花,這裏可能指的是一種花燈。
  • 落豔(luò yàn):凋謝的豔麗花朵。
  • 文采(wén cǎi):文章的辭藻。
  • 筆如椽(bǐ rú chuán):稱讚別人筆頭有巨才。
  • 製作(zhì zuò):指文章的創作。
  • 幹今(gān jīn):超過當今。
  • (yì):超過。
  • 漢賢(hàn xián):漢代的賢人。
  • 羽儀(yǔ yí):表率,楷模。
  • 玉燭(yù zhú):指四時之氣和暢,形容太平盛世。
  • 九重(jiǔ chóng):指宮廷,帝王居住的地方。
  • 柱石(zhù shí):支撐建築物的柱子和基石,比喻擔當國家重任的人。
  • 凌煙:凌煙閣的省稱,是唐朝爲表彰功臣而建築的高閣。

翻譯

聽說那天賜福祿的青藜杖,劉子雍也如同當今的劉向一般。漢朝開啓火德彰顯五行之理,上天符命火德昭示光明之象。太乙星的光芒在五更深夜時分灑下,劉姓的氣象應和在三臺星之上。草堂中人數稀少,清晰的滴漏聲悠長,紫薇花盛開,金井處倍感清涼。銀河迴轉星辰燦爛,禮服上的花紋錯雜,帶着雨露的香氣。那響亮的九節蒼虯手杖,敲門時甚是喜愛那與眉毛平齊的短杖。桃竹在清風中,如豹髓凝聚般清雅,在葛陂這個地方,春天早早到來,龍膏也變得溫暖。銀色的蠟燭在暗淡的暮雨中顯得淒涼,金蓮花燈在秋煙瀰漫中豔麗奪目。故人文筆如椽,創作的文章超過當今的賢人。其風度儀態可調和世間,如在宮廷中擔當國家重任,功績可與凌煙閣的功臣相媲美。

賞析

這首詩以豐富的意象和華麗的語言,讚美了劉子雍的才華和品德。詩中運用了大量與天文、歷史、神話相關的元素,如「天祿」「青藜杖」「炎精」「五行」「天符」「火德」「太乙」等,增添了詩歌的神祕色彩和文化內涵。同時,通過對自然景象如「紫薇花開」「清漏長」「暮雨悽」等的描寫,營造出一種優美而富有意境的氛圍。詩中還提到了劉子雍的手杖,如「鏗經九節蒼虯幹,叩門絕愛齊眉短」,以及他的文采「故人文彩筆如椽,製作幹今軼漢賢」,表現了對他的敬仰和讚美。最後,詩人將劉子雍的形象與國家的繁榮昌盛聯繫在一起,「萬里羽儀調玉燭,九重柱石際凌煙」,表達了對他的期望和祝願。整首詩氣勢恢宏,辭藻華麗,充分展現了詩人的文學功底和對友人的深厚情感。

劉炳

元明間江西鄱陽人,字彥炳。元順帝至正中,從軍於浙。元末詣朱元璋,獻書言事。平江西,授中書典籤。洪武中屢升大都督府掌記,除東阿知縣。旋以病告歸,年六十九卒。工詩,有《春雨軒集》。 ► 3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