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真

一番花事一番春,夢裏榮枯總未真。 遊子尚迷芳草路,漁郎難認武陵津。 空遺交甫江間佩,不逐思王襪底塵。 試問東山高臥客,白頭誰是賞花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花事:指花卉開花的情況,泛指有關花的各種事務和景緻。
  • 榮枯:指草木的繁榮和枯萎,也用來比喻人生的興衰、盛衰變化。(「枯」讀作「kū」)
  • 遊子:離家遠遊的人。
  • 芳草路:長滿芳草的道路,常用來象徵迷茫的前路或美好的追求。
  • 漁郎:指捕魚的人,此處可能暗指尋找桃花源的漁人。
  • 武陵津:指桃花源的入口,象徵着理想的境界或美好的歸宿。(「陵」讀作「líng」)
  • 交甫:傳說中的古代人物,在漢皋臺下遇到兩位仙女,仙女解佩相贈。後用以借指情郎或男子所追求的美女。
  • 江間佩:源自交甫的故事,指仙女解下贈給交甫的佩飾,這裏象徵着美好的事物或愛情,但也帶有虛幻、難以捉摸的意味。
  • 思王:指曹植,字子建,封陳王,諡思,世稱陳思王。
  • 襪底塵:據《洛神賦》記載,曹植在洛水見到洛神,洛神離去後,曹植坐在車中,心中思念不已,讓車伕趕車追趕,車後的侍者用力拉住車後的繩索,防止車走得太快,結果侍者的鞋子都磨破了,留下了塵土。這裏用「襪底塵」來象徵對美好事物的執着追求或對愛情的渴望。
  • 東山高臥客:指謝安,曾隱居在東山,後出來做官。這裏用來借指那些曾經隱居或過着閒適生活的人。

翻譯

每一番花卉的盛開都代表着一個春天的到來,然而在夢境中,人生的興衰總是顯得不那麼真實。離家遠遊的人還在那長滿芳草的道路上迷茫徘徊,捕魚的人也難以辨認通往桃花源的入口。徒然留下了如同交甫在江間得到的佩飾那樣虛幻的美好,卻無法追逐到如同曹植對洛神那般執着的愛情。試問那些曾經在東山閒適隱居的人,到了白頭之時,誰又是真正懂得欣賞花朵的人呢?

賞析

這首詩以花事喻人生,表達了對人生虛幻和無常的感慨。詩的首聯通過「一番花事一番春」描繪了春天繁花似錦的景象,同時以「夢裏榮枯總未真」揭示了人生的興衰如同夢境般虛幻不實。頷聯中「遊子尚迷芳草路,漁郎難認武陵津」,用遊子在芳草路上的迷茫和漁郎難以找到桃花源的入口,象徵着人們在人生道路上的迷茫和對理想境界的追尋之艱難。頸聯「空遺交甫江間佩,不逐思王襪底塵」,則通過交甫得到江間佩的虛幻美好和曹植對洛神的執着追求,進一步強調了美好事物的虛幻性和人們對美好追求的不易。尾聯「試問東山高臥客,白頭誰是賞花人」,以東山高臥的隱士爲喻,思考到了白頭之時,誰纔是真正懂得欣賞人生美好的人,流露出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對真善美的追求。整首詩意境優美,寓意深刻,用典巧妙,富有哲理,讓人在欣賞詩歌美感的同時,也能引發對人生的思考。

歐必元

歐必元,字子建。順德人。大任從孫,主遇從兄。十五歲爲諸生,試輒第一。明思宗崇禎間貢生,年已六十。以時事多艱,慨然詣粵省巡撫,上書條陳急務,善之而不能用。當時縉紳稱之爲嶺南端士。嘗與修府縣誌乘,頗饜士論。晚年遨遊山水,興至,落筆千言立就。必元能詩文,與陳子壯、黎遂球等復修南園舊社,稱南園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羅浮草》、《溪上草》、《琭玉齋稿》等。清郭汝誠咸豐《順德縣誌》卷二四有傳。歐必元詩,以華南師範大學藏清刊本《歐子建集》爲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