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之水歌寄劉子雍程伯羽同賦

· 劉炳
河之水,向東北,洛陽女兒好顏色。八歲畫娥眉,九歲自裁衣。 十歲學識字,十一拋梭攀錦機。十二刺繡紋,十三能賭棋。 十四彈箜篌,十五才上頭。鬢偏斜戴金團鳳,臂弱不勝珠絡韝。 羅幃睡起傷春瘦,畫閣妝成對日羞。十六妖嬈解歌舞,容色比花花不語。 含愁生怕下階行,三寸春嬌雲一縷。行媒將聘嫁周郎,桂柱蘭臺錦作房。 比翼鏡奩妝玳瑁,合歡裙帶繡鴛鴦。茱萸露溼珊瑚枕,蘇合香薰翡翠牀。 生憎飛絮催春去,不分啼烏怨夜長。枝成連理生何幸,釵合同心死不忘。 眼前節物年年度,只恐芳華不相顧。南陌芙蓉午夜霜,東園桃李三春雨。 君當爲妾秉燭遊,東海爲缸糟作丘。妾當爲君金縷謳,春風莫遣人間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娥眉(é méi):指女子細長而彎的眉毛。
  • (suō):織布時往返牽引緯線的工具。
  • 箜篌(kōng hóu):一種古代的絃樂器。
  • 上頭:古代女子年滿十五歲,用簪束髮,表示已到成年,可以出嫁。
  • (gōu):古代射箭時戴的皮製臂套。
  • (yè):酒窩兒,嘴兩旁的小圓窩兒。
  • 容色比花花不語:容貌姿色比花還美,花也自愧不如而無語。
  • 茱萸(zhū yú):一種落葉小喬木,開小黃花,果實橢圓形,紅色,味酸,可入藥。
  • 蘇合香:一種香料。
  • 連理:不同根的草木、枝幹連生在一起,古人認爲是吉祥的徵兆,常用此比喻夫妻恩愛。
  • 芳華:美好的年華。

翻譯

黃河的水,向東北流去,洛陽的女子容貌美麗。八歲就描畫細長的眉毛,九歲就能自己裁剪衣服。十歲學習認字,十一歲拋梭織布操作錦機。十二歲學習刺繡花紋,十三歲能夠下棋賭輸贏。十四歲彈奏箜篌,十五歲纔到成年可以束髮。頭髮偏斜戴着金色的團鳳釵,手臂柔弱不堪戴着珍珠臂套。從羅幃中睡醒起身,因傷春而消瘦,在畫閣中梳妝打扮,對着太陽也感到羞赧。十六歲嬌豔嫵媚擅長歌舞,容貌姿色比花還美,花也默默不語。懷着憂愁生怕走下臺階,三寸金蓮如同春天的嬌柔,如同一縷輕雲。媒人準備爲她聘嫁給周郎那樣的如意郎君,用桂木爲柱蘭木爲臺,以錦緞作房。妝鏡匣上裝飾着成對的玳瑁,合歡的裙帶上繡着鴛鴦。沾着茱萸露水的珊瑚枕頭,蘇合香薰過的翡翠牀。惱恨飛絮催促春天離去,不管啼鳥抱怨夜長。樹枝連接在一起生長是何等幸運,金釵合在一起心意相通,到死也不會忘記。眼前的節令物候年復一年地度過,只擔心美好的年華不被眷顧。南邊道路上的芙蓉如午夜的寒霜,東邊園子裏的桃李像三春的細雨。你應當爲我手持蠟燭遊樂,把東海當作酒缸,酒糟堆成山丘。我應當爲你唱着金縷曲,讓春風不要給人間帶來憂愁。

賞析

這首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位洛陽女子的成長過程和對美好愛情的嚮往。詩中從女子的年幼時的才藝學習,到逐漸長成後的美麗容貌和多才多藝,如八歲畫娥眉,九歲自裁衣,十歲學識字,十一拋梭攀錦機等等,展現了她的聰慧和勤勞。隨着年齡的增長,女子的容貌越發嬌豔,情感也越發豐富,如「含愁生怕下階行,三寸春嬌雲一縷」,生動地表現了她的嬌羞和憂愁。

詩中還描述了女子對美好婚姻的期待,如「行媒將聘嫁周郎,桂柱蘭臺錦作房。比翼鏡奩妝玳瑁,合歡裙帶繡鴛鴦」,用華麗的辭藻描繪了理想中的婚姻生活。同時,詩中也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美好年華易逝的擔憂,如「眼前節物年年度,只恐芳華不相顧」,體現了一種淡淡的憂傷。

整首詩語言優美,韻律和諧,通過對女子的生活和情感的描繪,展現了明代社會的一些風貌和人們的情感世界,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劉炳

元明間江西鄱陽人,字彥炳。元順帝至正中,從軍於浙。元末詣朱元璋,獻書言事。平江西,授中書典籤。洪武中屢升大都督府掌記,除東阿知縣。旋以病告歸,年六十九卒。工詩,有《春雨軒集》。 ► 3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