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蠻灘謁馬伏波公祠用王都督壁上韻
烏石灘頭上溯灘,崖前風雨謁荒祠。
愁看浪泊飛鳶地,不見樓船下越時。
象郡舊開秦日月,馬侯曾肅漢官儀。
輿圖尚寫交州部,銅柱徒增異域悲。
煙鎖斷林吹不散,舟從亂石晚難移。
千秋爲想麒麟閣,何似居人伏臈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烏蠻灘:在今廣西橫縣東。
- 馬伏波:指馬援,東漢初期著名將領,曾被封爲伏波將軍。
- 上溯灘:逆着水流向上行的險灘。
- 浪泊:地名,在今越南境內。
- 飛鳶(yuān)地:形容地勢險要,多風的地方。
- 樓船:高大的戰船。
- 越:古代南方的一個民族,這裏指古代越地。
- 象郡:秦朝在嶺南地區設置的郡。
- 秦日月:秦朝的統治。
- 馬侯:即馬援。
- 肅:整肅,使整齊。
- 漢官儀:漢朝的禮儀制度,表示漢朝的威嚴和統治。
- 輿圖:地圖。
- 交州:古代地名,包括今越南北部和中部、中國廣西和廣東的一部分。
- 銅柱:馬援曾在邊境立銅柱,作爲漢朝邊界的標誌。
- 伏臈(là):古代兩種祭祀的名稱,這裏泛指祭祀活動。
翻譯
在烏蠻灘頭逆着水流向上的險灘前行,在崖前的風雨中拜謁那荒涼的祠堂。憂愁地看着浪泊那多風險要的地方,已不見當年高大戰船出征越地的情景。象郡曾在秦朝時就已開拓,馬援也曾整肅漢朝的禮儀制度。地圖上還寫着交州的部分地區,但那立在邊境的銅柱只能徒增對異域的悲嘆。煙霧封鎖着斷裂的樹林吹之不散,船隻從亂石中經過,到了晚上也難以移動。千秋萬代都讓人想到麒麟閣上的功臣畫像,怎比得上當地居民對祭祀的思念之情呢?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在烏蠻灘謁馬伏波公祠時所寫,通過描繪烏蠻灘的景象和對歷史的追思,表達了詩人對馬援的敬仰以及對歷史變遷的感慨。詩的首聯點明地點和情境,營造出一種蒼涼的氛圍。頷聯通過「愁看」「不見」,表達了對往昔輝煌的懷念和對現實的憂慮。頸聯回顧歷史,讚揚了馬援的功績和漢朝的威嚴,同時也暗示了邊疆地區的重要性。尾聯則將歷史與現實相對比,強調了人們對祭祀活動的重視,以及對英雄豪傑的懷念之情。整首詩意境深沉,情感真摯,語言凝練,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歐必元
歐必元,字子建。順德人。大任從孫,主遇從兄。十五歲爲諸生,試輒第一。明思宗崇禎間貢生,年已六十。以時事多艱,慨然詣粵省巡撫,上書條陳急務,善之而不能用。當時縉紳稱之爲嶺南端士。嘗與修府縣誌乘,頗饜士論。晚年遨遊山水,興至,落筆千言立就。必元能詩文,與陳子壯、黎遂球等復修南園舊社,稱南園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羅浮草》、《溪上草》、《琭玉齋稿》等。清郭汝誠咸豐《順德縣誌》卷二四有傳。歐必元詩,以華南師範大學藏清刊本《歐子建集》爲底本。
► 726篇诗文
歐必元的其他作品
- 《 入羅浮懷王大都督羽卿 》 —— [ 明 ] 歐必元
- 《 題冊中四畫送方比部之金陵 其三 松風琴鶴 》 —— [ 明 ] 歐必元
- 《 丁大參右武還豫章錄別五首 》 —— [ 明 ] 歐必元
- 《 楚中黃孝廉損之見過夜飲 》 —— [ 明 ] 歐必元
- 《 送嶺西兵憲李公參藩豫章十二韻 》 —— [ 明 ] 歐必元
- 《 九日飲李良甫龍池社 》 —— [ 明 ] 歐必元
- 《 哭劉道子十絕 》 —— [ 明 ] 歐必元
- 《 將進酒效鲍明遠十首 其一 》 —— [ 明 ] 歐必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