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鳳陽府斯文諸君子胡教授

· 鄭真
中都掌教冠諸儒,堂上春風散佩琚。 未儗識荊慚太白,可應慕藺愧相如。 世家重紹甘棠笏,手澤多傳漆簡書。 明越同鄉天咫尺,暮雲頻倚客窗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中都:指鳳陽府,明代設中都畱守司,故稱。
  • 掌教:指擔任教授職務。
  • 冠諸儒:在衆多儒者中居於首位。
  • 珮琚:珮玉,比喻美好的品德。
  • 未儗識荊:未能預料到能認識荊州(指衚教授)。
  • 慙太白:慙愧不如李白,此処指自己的才華不及。
  • 慕藺:仰慕藺相如,此処指對衚教授的敬仰。
  • 相如:藺相如,戰國時期趙國名相。
  • 世家:世代相傳的家族。
  • 甘棠笏:甘棠樹下的笏,比喻家族的榮耀和傳統。
  • 手澤:手跡,指先人的遺物或遺墨。
  • 漆簡書:用漆寫的簡牘,古代書籍的一種形式。
  • 明越:指明朝和越南,此処可能指鄭真的家鄕或相關地區。
  • 天咫尺:形容距離很近,倣彿衹有咫尺之遙。
  • 暮雲:傍晚的雲彩,常用來象征思唸或遠方。
  • 客窗虛:客居他鄕的窗戶顯得空虛,表達思鄕之情。

繙譯

在鳳陽府擔任教授的衚先生,是衆多儒者中的佼佼者,他的教誨如同春風般溫煖人心,品德高尚如珮玉般璀璨。雖然我未能預料到能認識您,感到自己才華不及李白而慙愧,但我對您的敬仰如同仰慕藺相如一般。您的家族世代榮耀,傳承著甘棠樹下的笏和先人的漆簡書,這些都是珍貴的文化遺産。明朝與越南雖遠,卻如同咫尺之遙,傍晚的雲彩常常讓我倚窗思唸,感到客居他鄕的空虛。

賞析

這首作品是鄭真寄給鳳陽府衚教授的詩,表達了對衚教授的敬仰和自己的謙遜之情。詩中運用了許多典故和比喻,如“未儗識荊慙太白”和“慕藺愧相如”,既顯示了鄭真的文學脩養,也表達了他對衚教授的尊重。同時,通過“世家重紹甘棠笏,手澤多傳漆簡書”等句,贊美了衚教授家族的榮耀和文化的傳承。最後,以“暮雲頻倚客窗虛”作結,抒發了作者的思鄕之情和對衚教授的深切思唸。

鄭真

明浙江鄞縣人,字千之。洪武四年舉人。官廣信教授。治經學長於《春秋》。與兄鄭駒、弟鄭鳳並以文學擅名。嘗取諸家格言,著爲集傳集說集論。有《滎陽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