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敏文自寧夏還四明

· 鄭真
雙親兩地思愔愔,萬里難爲一寸心。 于越山川春樹遠,李王城郭暮雲深。 饌饈要待雙魚出,彩袖行隨獨鶴吟。 至孝往來應不憚,爲傳作賦儗詞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愔愔(yīn yīn):形容思唸之情深沉而靜默。
  • 於越:古代地名,指今浙江一帶。
  • 李王城郭:指甯夏的城池。
  • 饌饈(zhuàn xiū):美食。
  • 雙魚:指書信,古時書信常以雙魚形狀的木板夾帶。
  • 彩袖:指女子的衣袖,這裡代指女子。
  • 獨鶴:孤獨的鶴,比喻孤獨的人。
  • 至孝:極其孝順。
  • (nǐ):擬,打算。
  • 詞林:指文學作品的集子。

繙譯

雙親在兩地深深思唸,萬裡之遙難以傳達一寸心意。 於越的山川春樹遙遠,甯夏的城郭在暮色中顯得深沉。 期待著書信帶來家鄕的美食,彩袖女子獨自吟唱隨鶴而行。 極其孝順的你應該不畏旅途勞頓,爲了傳遞這份孝心,打算創作詩賦以畱傳後世。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遠方雙親的深切思唸,以及對友人王敏文孝順行爲的贊賞。詩中通過對比於越與甯夏的景色,突出了兩地之間的距離和思唸的深重。末句提到“至孝”與“作賦儗詞林”,既贊美了王敏文的孝行,也表達了自己希望通過文學創作來記錄和傳承這種美德的願望。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語言凝練,展現了明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文學追求。

鄭真

明浙江鄞縣人,字千之。洪武四年舉人。官廣信教授。治經學長於《春秋》。與兄鄭駒、弟鄭鳳並以文學擅名。嘗取諸家格言,著爲集傳集說集論。有《滎陽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