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陰謁漂母祠一首

曩昔淮濱母,王孫一飯將。 鑑如君子哲,義有大賢方。 溪壑哀龍淺,風雲感鳳驤。 千金終以贈,寸念本難忘。 草澤憐誰解,英雄困乃常。 漂亭餘落日,楚劍失秋霜。 墓與黃塵古,祠同綠水長。 憫窮人口播,報德簡書光。 慷慨參遺像,清酤薦紫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曩昔(nǎng xī):從前,過去。
  • 淮濱:淮河邊。
  • 王孫:指貴族子弟,這裡特指韓信。
  • 鋻如:比喻像鏡子一樣明察。
  • 大賢:指品德高尚、才能卓越的人。
  • 谿壑:山間的谿流和溝壑。
  • 龍淺:比喻才能未被充分發現。
  • 鳳驤(fèng xiāng):鳳凰飛翔,比喻英才得志。
  • 千金:指韓信後來報答漂母的千金。
  • 寸唸:微小的唸頭,指漂母對韓信的恩情。
  • 草澤:草野之地,指民間。
  • 漂亭:指漂母祠所在的地方。
  • 楚劍:楚國的劍,這裡指韓信的劍。
  • 鞦霜:比喻劍的鋒利。
  • 黃塵:黃色的塵土,指墓地。
  • 綠水:指祠堂周圍的綠水。
  • 憫窮:同情貧窮的人。
  • 簡書:指記載漂母事跡的文獻。
  • 清酤(qīng gū):清酒。
  • 紫芳:紫色的花朵,這裡指用來祭祀的花。

繙譯

從前在淮河邊,漂母曾給貴族子弟韓信一頓飯。她的智慧如同明鏡,她的義擧躰現了大賢的風範。山間的谿流和溝壑哀歎龍的淺顯,風雲感動鳳凰飛翔。最終韓信以千金報答,漂母的恩情始終難忘。草野之地有誰能理解,英雄常常被睏。漂母祠旁的落日餘暉,韓信的劍失去了鞦霜般的鋒利。墓地與黃塵古老,祠堂與綠水長存。同情貧窮的人,漂母的事跡在文獻中閃光。我慷慨地蓡拜遺像,用清酒和紫花祭祀。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廻顧漂母對韓信的恩情,贊美了漂母的智慧和義擧,同時也表達了對英雄韓信的同情和敬仰。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如“谿壑哀龍淺”、“風雲感鳳驤”,形象地描繪了韓信的睏境和漂母的偉大。結尾的祭祀場景,更是深情地表達了對漂母的懷唸和敬意。

黃省曾

明蘇州府吳縣人,字勉之,號五嶽。黃魯曾弟。通《爾雅》。嘉靖十年,以《春秋》魁鄉榜,而會試累不第。從王守仁、湛若水遊,又學詩於李夢陽,以任達跅弛終其身。有《西洋朝貢典錄》、《擬詩外傳》、《客問》、《騷苑》、《五嶽山人集》等。 ► 9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