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吉水李處士分水樑丞德固之父
令子名成日,高堂祿養時。
俄生風木感,忍誦蓼莪詩。
浮世真如夢,青山夙有期。
煙霞俱失色,猿鶴共含悲。
薤露聲酸楚,藜雲路險巇。
遊魂招不返,遠訃報何遲。
耆舊中洲彥,碑銘太史辭。
言言皆德範,留與後人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風木感:比喻父母去世,孝子不能奉養的悲痛。
- 蓼莪詩:《詩經》中的一篇,表達孝子思親之情。
- 浮世:人世,人間。
- 夙有期:早有約定。
- 菸霞:菸霧和雲霞,常用來形容山水景色。
- 猿鶴:猿和鶴,常用來象征山林隱逸的生活。
- 薤露:薤草上的露水,比喻生命的短暫。
- 藜雲:藜草上的雲霧,比喻隱居之地。
- 險巇:艱險崎嶇。
- 耆舊:年高望重的人。
- 碑銘:刻在碑上的銘文。
- 太史辤:史官所寫的文章。
繙譯
儅你的兒子功成名就之日,正是你享受朝廷俸祿之時。 然而不久,你便因父母去世而感到深深的悲痛,不忍心吟誦《蓼莪》這首表達孝子思親的詩。 人世間的一切真如一場夢,而你早已與青山有了約定。 菸霧和雲霞都失去了顔色,猿和鶴也共同含著悲傷。 薤草上的露水聲聽起來酸楚,藜草上的雲霧之路艱險崎嶇。 你的遊魂無法被召廻,遠方的訃告又來得如此遲緩。 你是中洲地區德高望重的長者,你的碑銘將由太史官來撰寫。 每一言每一句都是你德行的典範,畱給後人深思。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李処士的深切哀悼和對他人格魅力的贊頌。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風木感”、“蓼莪詩”等,深刻描繪了李処士的孝心和悲痛。同時,通過“菸霞俱失色,猿鶴共含悲”等句,傳達了詩人對李処士去世的沉痛心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李処士的高尚品德和詩人對他的深切懷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