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蒙齋爲叔良先生賦

· 鄧林
人皆可以爲堯舜,作聖由來在養蒙。 山下泉流知出意,麻中蓬直籍扶功。 師儒名分清高地,桃李門牆淡盪風。 我有一編童子習,幾時談論與君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養矇:啓矇教育,指對兒童進行的基礎教育。
  • 堯舜:古代傳說中的聖明君主,堯和舜。
  • 作聖:成爲聖人,達到道德和智慧的高境界。
  • 山下泉流:比喻良好的教育環境,如同山下的泉水自然流淌。
  • 麻中蓬直:比喻在良好的環境中,即使是平凡的人也能成長爲有用之才。
  • 師儒:指教師,儒家學者。
  • 桃李門牆:比喻學生衆多,如同桃李滿天下。
  • 淡蕩風:指教育風格平和而不失嚴謹。
  • 一編:一本書,這裡指教材。
  • 童子習:兒童學習的內容。

繙譯

人們都有可能成爲像堯舜那樣的聖人,成爲聖人的起點在於接受良好的啓矇教育。就像山下的泉水自然流淌,顯示出其來源的意圖,而麻中的蓬草之所以能直立,也是借助了扶持的功勞。教師的身份是清高而重要的,他們的門下學生衆多,教育風格平和而不失嚴謹。我有一本供兒童學習的教材,不知道何時能與你一起討論這些教育的話題。

賞析

這首作品強調了啓矇教育的重要性,將其比作泉水和蓬草,形象地說明了良好的教育環境對個人成長的影響。詩中對教師角色的贊美和對教育風格的描述,躰現了作者對教育的深刻理解和尊重。結尾的期待則表達了作者希望與他人共同探討教育問題的願望。

鄧林

明廣東新會人,初名彝,字士齊,一字觀善,號退庵。洪武二十九年舉人。授貴縣教諭,歷官吏部主事。宣德四年,以言事忤旨,謫戍保安。赦歸,居杭州卒。工詩文及書法。有《退庵集》、《湖山遊詠錄》。 ► 4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