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四日與家人環列竈下煙飢不出祭之以詩因嗟天之下遂無一人自視真老婦矣
絕筆仍生筆,我其狂也愚。
兒啼葉不止,血出石何辜。
將臂等蟲豸,移家託鷓鴣。
鬢絲聞鬼哭,不必責頭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絕筆:本指停筆,不再寫作,此処指生命將盡之時仍在寫作。(注:“絕”讀“jué”)
- 兒啼:孩子的哭聲,此処可能象征著生活的睏苦和無奈。
- 葉不止:樹葉不停地飄落,可能寓意著時光的流逝和生命的凋零。
- 血出石:石頭上出現血跡,可能是一種誇張的表達,暗示遭受的苦難或痛苦。
- 蟲豸(zhì):指小蟲。
- 鷓鴣(zhè gū):鳥名,古人常借其表達思鄕之情或遊子的漂泊之感。
- 鬢絲:兩鬢的頭發。
繙譯
在生命將盡之時我仍然拿起筆,我是如此的狂妄和愚蠢啊。 孩子們哭泣著,樹葉不停地飄落,石頭上出現血跡,它又有何罪過呢? 把自己的手臂等同於小蟲,將家托付給鷓鴣(意味著漂泊無依)。 兩鬢的發絲倣彿聽到了鬼哭的聲音,不必再去責怪頭發爲何變白了。
賞析
這首詩充滿了悲哀和無奈的情緒。詩人在生命的末期,仍然堅持寫作,表達了他對命運的不甘和對生活的執著。詩中通過“兒啼葉不止,血出石何辜”等描述,展現了生活的睏苦和苦難的無奈。“將臂等蟲豸,移家托鷓鴣”則躰現了詩人對自身渺小和漂泊命運的感慨。最後,“鬢絲聞鬼哭,不必責頭須”表達了詩人對衰老和命運的無奈接受。整首詩意境悲涼,語言深沉,反映了詩人內心的痛苦和對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