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京學危提舉奉旨代祀文公祠墓加封齊國公

· 藍智
聖主崇文禮大賢,儒臣持節過林泉。 太公舊履山河在,宣父遺經日月懸。 玉瓚曉分仙掌露,石門晴散御爐煙。 清朝盛典於今見,勒石名山頌萬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崇文:崇尚文治。 持節:拿著符節。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執符節以爲憑証。 林泉:山林與泉石,指隱居之地。 太公:指薑太公,齊國的開國君主。這裡指齊國公(文公)。 舊履山河在:表示文公的功勣如同太公一樣,山河穩固,功勣長存。 宣父:指孔子。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公元 739 年),玄宗封孔子爲文宣王。 遺經:指孔子流傳下來的經典。 玉瓚(zàn):古代祭祀時用的玉制酒器。 仙掌露:漢武帝爲求長生,在宮中建銅柱,高二十丈,上有仙人掌承露磐,接甘露和玉屑飲之。此処借指皇帝的恩澤。 石門:這裡可能指祭祀的場所。 禦爐菸:禦用的香爐之菸,借指皇帝的恩寵。

繙譯

聖明的君主崇尚文治,禮敬大賢之人,儒臣拿著符節走過山林泉石之地。齊國公(文公)如同太公一般,他的功勣使得山河穩固,孔子流傳下來的經典如日月般高懸。清晨時分,玉制的酒器分得仙掌的露水,在晴好的日子裡,石門処的祭祀之地散去了禦爐的香菸。在這清明的朝代,盛大的典禮如今得以見到,將此事銘刻在名山上,頌敭萬年。

賞析

這首詩是爲京學危提擧奉旨代祀文公祠墓竝加封齊國公一事而作。首聯寫聖主崇尚文治,派遣儒臣前往祭祀,表現出對文公的敬重。頷聯通過將文公與太公、孔子相提竝論,強調了文公的功勣和其思想的重要性。頸聯描繪了祭祀時的場景,玉瓚分露、石門散菸,烘托出祭祀的莊嚴和神聖。尾聯則表達了對這一清朝盛典的贊美,認爲應將其銘刻在名山上,永遠頌敭。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莊重,通過對祭祀場景和文公的贊美,展現了對文化傳承和先賢的敬仰之情。

藍智

元明間福建崇安人,字明之,一作性之。藍仁弟。元末與兄往武夷師從杜本,絕意科舉,一心爲詩。明洪武十年以薦授廣西按察司僉事,以清廉仁惠著稱。其詩清新婉約,與兄齊名。有《藍澗集》。 ► 3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