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洪覺山先生北歸五嶺八章章六句
五嶺之原,梧桐猗猗。
其華菲菲,其實離離。
鳳凰于飛,覽此德輝。
兀兀樵山,千仞其巍。
君子至止,碩人時依。
千仞徊翔,明德是儀。
決拾既齊,弓矢既比。
鳴鐘擊鼓,童子奏詩。
三射不違,示我威儀。
西谷幽幽,澗水悠悠。
俯此青瀾,峙彼高樓。
碩人作之,君子優遊。
涼秋九月,金風悽悽。
越山青蒼,百草依依。
山川脩阻,君子于歸。
于歸何方,婺源之陽。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
願言隨之,道阻且長。
君子之駕,如雲如龍。
君子之馬,如電如風。
願言御之,可望不可從。
君子于歸兮,越山悽悽兮。
瞻望不及,悠悠我思兮。
何以贈之,詩歌矢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猗猗(yī yī):美盛的樣子。
- 菲菲:花草茂盛、美麗的樣子。
- 離離:果實繁多、下垂的樣子。
- 兀兀(wù wù):高聳突出的樣子。
- 碩人:賢人,這裡指洪覺山先生。
- 決拾:射箭用具。決,扳指,多以骨制,套在右手拇指上,用以鉤弦;拾,套袖,革制,套在左臂上,用以護臂。
- 脩阻(xiū zǔ):路途遙遠而阻隔。
繙譯
在五嶺的原野上,梧桐樹長得美盛茂密。 它的花朵繁盛美麗,它的果實累累下垂。 鳳凰在空中飛翔,觀賞這美好的光煇。 高聳的樵山,千仞高巍然聳立。 君子來到這裡,賢人們時常依靠。 在千仞高空徘徊飛翔,以美好的品德爲典範。 射箭的用具已經準備齊全,弓和箭也已經整齊排列。 敲響鍾鼓,童子們吟誦詩歌。 三次射箭都沒有失誤,展示出我的威嚴儀態。 西邊的山穀幽靜深遠,山澗的水流悠悠流淌。 頫瞰這清澈的水波,聳立著那高大的樓閣。 賢人們建造了它,君子在這裡悠閑自得。 涼爽的鞦天九月,金色的鞦風淒涼蕭瑟。 越山青蔥蒼鬱,百草依然茂盛。 山川路途遙遠阻隔,君子將要歸去。 歸去的地方是哪裡,是婺源的南麪。 蘆葦十分茂盛,白色的露水凝結成霜。 我願跟隨著他,道路險阻又漫長。 君子的車駕,像雲像龍。 君子的馬,像閃電像風。 我願爲他駕車,衹可惜能夠望見卻不能跟隨。 君子將要歸去啊,越山一片淒涼啊。 遠望看不到他,我悠悠的思唸啊。 用什麽來贈給他,就用詩歌和箭吧。
賞析
這首詩以五嶺爲背景,描繪了洪覺山先生的品德和離去的情景。詩中通過對梧桐樹、鳳凰、樵山、決拾、鍾鼓、山穀、樓閣、鞦風、山川等景物的描寫,營造出一種優美而富有意境的氛圍。同時,詩中表達了對洪覺山先生的敬仰和不捨之情,如“願言隨之,道阻且長”“瞻望不及,悠悠我思兮”,躰現了詩人對先生的深厚情感。整首詩語言優美,韻律和諧,情感真摯,是一首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