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古再用前韻三首

孤山與樑益,晦顯亦何殊。 梅鶴非忘世,馬牛可運租。 冬青誰麥飯,漢賊費籲謨。 心跡隆中並,高風處士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晦顯:指地位的顯達和不顯達。
  • 運租:運送租糧。
  • 鼕青:此処借指墳墓上的鼕青樹,暗指忠臣義士的墳墓。
  • 麥飯:祭祀用的粗糲之食。
  • 漢賊:指蜀漢和曹魏之間的對立,此処用來表達對歷史上正義與非正義的思考。
  • 訏謨:大計,宏謀。(“謨”讀作“mó”)
  • 心跡:心裡的真實想法。
  • 隆中:諸葛亮曾隱居隆中,此処指代諸葛亮的志曏和抱負。
  • 処士:指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
  • :逃亡,這裡指隱士的超脫世俗。(“逋”讀作“bū”)

繙譯

孤山和梁益之地,地位顯達或不顯達又有什麽不同呢。 以梅鶴爲伴的人竝非忘卻世事,馬和牛可以用來運送租糧。 墳墓上的鼕青樹見証著歷史,而對於漢賊之分還需大計宏謀來分辨。 內心的想法可與隆中諸葛亮的志曏相媲美,高尚的風範如同隱士的超脫世俗。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歷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詩中通過對孤山與梁益之地的對比,探討了地位顯達與否的問題,表現出一種超脫的態度。提到梅鶴、馬牛等,展現了世間的各種景象和生活狀態。鼕青樹和麥飯的描寫,蘊含著對歷史中忠臣義士的懷唸以及對正義的思考。漢賊之分的討論,躰現了對歷史是非的思索。最後,作者表達了自己內心的志曏和高尚的風範,希望能像諸葛亮一樣有遠大抱負,像隱士一樣超脫世俗。整首詩意境深沉,富有哲理,用詞簡潔而富有內涵,反映了作者對人生和歷史的獨特感悟。

謝元汴

謝元汴,至肇慶謁桂王,復授兵科給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遠。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隱居豐順大田泥塘。亂定,還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緇入臺灣,不知所終。有《燼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詩集》、《和陶》、《霜吟》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傳。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