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雨寄上官鍊師

· 藍仁
七月三旬天不雨,兩鄉百里井無泉。 連畦接畛枯將盡,鑠石流金勢可憐。 江上雷雲虛作意,山中草木欲生煙。 仙人不管蓬萊淺,深瑣蒼龍洞裏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闕雨:意爲缺雨,指乾旱少雨的情況。(「闕」,讀音「quē」)
  • (zhěn):本義爲井田溝上的小路,這裏指田地間的界限。
  • 鑠石流金:石頭被熔化,金屬變成了水,形容天氣極其炎熱。
  • 作意:故意,有意。
  • 蓬萊:古代傳說中的海外仙山。

翻譯

七月過去了三旬還沒有下雨,兩地百里的範圍內水井都乾涸了。 接連的田地之間,莊稼都快要枯萎殆盡,天氣炎熱得能把石頭熔化,金屬變成液體,情勢實在讓人擔憂。 江面上的雷雲只是虛張聲勢,山中的草木似乎都要冒煙了。 仙人不理會人間的乾旱,深深地緊鎖在蒼龍洞裏沉睡。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七月久旱無雨的景象,以及人們對雨水的渴望和對仙人不管不顧的無奈。詩的前兩句通過「七月三旬天不雨」「兩鄉百里井無泉」,直接點明瞭乾旱的嚴重程度和範圍之廣。「連畦接畛枯將盡,鑠石流金勢可憐」進一步描述了田地的乾涸和炎熱的天氣對萬物的影響,讓人感受到旱災的嚴峻。「江上雷雲虛作意,山中草木欲生煙」則形象地寫出了人們期待降雨卻未能如願的失望,雷雲只是做做樣子,草木彷彿要被旱得冒煙。最後兩句「仙人不管蓬萊淺,深瑣蒼龍洞裏眠」,以仙人的不理會來表達對現實的無奈和不滿,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在自然災害面前的無助。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沉,通過對自然景象和人們心境的描寫,深刻地反映了旱災給人們帶來的苦難。

藍仁

元明間福建崇安人,字靜之。元末與弟藍仁智俱往武夷師杜本,受四明任士林詩法,遂棄科舉,專意爲詩。后辟武夷書院山長,遷邵武尉,不赴。入明,例徙鳳陽,居琅邪數月,放歸,以壽終。其詩和平雅澹。有《藍山集》。 ► 5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