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州承荊府教授胡介石兄自瀏教諭升

閩廣接壤非異土,楚瀏握手又同官。 秋風君得蓴鱸美,末路吾慚蜀道難。 臥石碧霞詩骨冷,歸舟明月水花寒。 臨流忍割今朝別,春樹江雲兩地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汀州:地名,今福建省長汀縣。
  • 荊府:地名,指荊州府,今湖北省荊州市。
  • 教授:古代官職,負責教育事務。
  • :地名,今湖南省瀏陽市。
  • 教諭:古代官職,負責教育事務。
  • 閩廣:指福建和廣東。
  • 楚瀏:指楚地(今湖北一帶)和瀏陽。
  • 握手:比喻親近。
  • 蒓鱸:蒓菜和鱸魚,常用來比喻思鄕之情。
  • 末路:比喻晚年或睏境。
  • 蜀道難:比喻睏難重重。
  • 碧霞:指青色的雲霞。
  • 詩骨:指詩的精神或風格。
  • 水花:水麪上濺起的水珠。
  • 臨流:麪對河流。
  • 春樹江雲:春天的樹木和江上的雲彩,常用來描繪離別的場景。

繙譯

福建與廣東雖接壤卻非異鄕,楚地與瀏陽親近又同爲官。 鞦風中你享受蒓菜鱸魚的美味,而我晚年卻感歎蜀道之難。 臥在碧霞石上詩意冷清,歸舟中明月映照著寒水花。 麪對河流忍痛割捨今日的離別,春天的樹木與江上的雲彩,我們將在兩地各自觀賞。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陞遷的祝賀與自身境遇的感慨。詩中通過地理、官職的對比,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親近與對自身睏境的無奈。後兩句以景抒情,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深化了離別的哀愁和對未來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張天賦

張天賦,字汝德,號葉岡,別號愛梅道人。興寧人。少負才名,從湛甘泉遊,聞性命之學。明世宗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貢生,爲縣令祝枝山所賞識。嘗講學於崇正書院,凡三修縣誌,並與修《廣東通志》及《武宗實錄》。由拔貢任瀏陽丞,署縣事。以病乞歸。年六十七。有《葉岡詩集》四卷。清咸豐《興寧縣誌》卷九有傳。張天賦詩,以明嘉靖刊本《葉岡詩集》爲底本。 ► 5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