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夏雙橋詩教韻

骨肉斯文遍九州,半甘嘉遁半封侯。 道原終古推尼父,說苑何人道向劉。 缺陷世情添我恨,公評月日羨君收。 無端一枕淵明夢,飛上羅浮第一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嘉遁(jiā dùn):指隱居避世。
  • 尼父(ní fù):對孔子的尊稱。
  • 說苑(shuō yuàn):古代的一部書籍,這裡可能指書中的故事或言論。
  • 曏劉:指曏秀和劉伶,兩人均爲西晉時期的文學家,以隱逸著稱。
  • 缺陷:這裡指世間的不足或遺憾。
  • 公評:公衆的評價或輿論。
  • 月日:這裡可能指時間或時代的變遷。
  • 淵明:指東晉詩人陶淵明,以隱逸詩著稱。
  • 羅浮:山名,位於今廣東省,這裡可能指山中的樓閣。

繙譯

骨肉之親遍佈九州,有的人選擇隱居享受安甯,有的人則追求封侯顯貴。自古以來,孔子的道義被推崇至極,而在《說苑》中,又有誰提到了曏秀和劉伶的隱逸之道呢?世間的不足和遺憾增添了我的恨意,而公衆的評價和時代的變遷卻讓人羨慕你的收獲。無緣無故地,我做了一個像陶淵明那樣的夢,夢見自己飛上了羅浮山的第一樓。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不同人生選擇的對比,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現實世界的遺憾。詩中提到的孔子、曏秀、劉伶和陶淵明,都是歷史上著名的隱逸或崇尚道義的人物,通過他們的形象,詩人展現了自己對高尚道德和隱逸生活的追求。末句以夢境的形式,寄托了詩人對理想境界的曏往和追求。

張天賦

張天賦,字汝德,號葉岡,別號愛梅道人。興寧人。少負才名,從湛甘泉遊,聞性命之學。明世宗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貢生,爲縣令祝枝山所賞識。嘗講學於崇正書院,凡三修縣誌,並與修《廣東通志》及《武宗實錄》。由拔貢任瀏陽丞,署縣事。以病乞歸。年六十七。有《葉岡詩集》四卷。清咸豐《興寧縣誌》卷九有傳。張天賦詩,以明嘉靖刊本《葉岡詩集》爲底本。 ► 5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