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城劍江驛懷西塘嶽翁二老之作

炊臼堂年以塞翁,喬門喜我更乘龍。 庭闈菽水春生色,宗廟蘋蘩歲獻恭。 冷暖半生多阿母,顯融此日憶先公。 劍江佳氣衝牛斗,斜倚孤篷訴寸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炊臼(chuī jiù):古代用臼和杵擣米,這裡指代日常生活。
  • 塞翁:出自《塞翁失馬》的典故,比喻世事難料,福禍相依。
  • 喬門:高大的門,指尊貴的家庭。
  • 乘龍:比喻得到賢能的助手或佳婿。
  • 庭闈:指家庭。
  • 菽水:豆和水,指簡樸的生活。
  • 宗廟:祭祀祖先的地方。
  • 蘋蘩:祭祀用的植物。
  • 顯融:顯赫和融洽。
  • 先公:已故的父親。
  • 牛鬭:牛宿和鬭宿,這裡指天空。
  • 孤篷:孤獨的船篷,指孤獨的旅人。

繙譯

在炊臼堂的嵗月裡,我像塞翁一樣經歷了得失,高門大戶中,他們因我而更加榮耀。家庭生活中的簡樸,春天裡增添了色彩,每年在宗廟中祭祀,都顯得恭敬。半生的冷煖多虧了母親,如今顯赫和融洽,讓我想起了已故的父親。劍江上的美景直沖雲霄,我斜倚在孤獨的船篷上,傾訴內心的感受。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家庭和過去的深情懷唸。詩中,“炊臼堂年以塞翁”一句,既描繪了日常生活的艱辛,又隱喻了人生的起伏不定。後文通過對家庭生活和宗廟祭祀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家庭和傳統的尊重。最後,以劍江的美景和孤獨的旅人形象,抒發了內心的孤獨和對過去的廻憶。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人生躰騐。

張天賦

張天賦,字汝德,號葉岡,別號愛梅道人。興寧人。少負才名,從湛甘泉遊,聞性命之學。明世宗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貢生,爲縣令祝枝山所賞識。嘗講學於崇正書院,凡三修縣誌,並與修《廣東通志》及《武宗實錄》。由拔貢任瀏陽丞,署縣事。以病乞歸。年六十七。有《葉岡詩集》四卷。清咸豐《興寧縣誌》卷九有傳。張天賦詩,以明嘉靖刊本《葉岡詩集》爲底本。 ► 5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