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精藍:指精舍,即僧人修行的地方。
- 石畔:石頭旁邊。
- 接城闉:靠近城牆。
- 野水:指郊外的水流。
- 交遊:交往的朋友。
- 絕四鄰:與四周鄰居隔絕。
- 真僧:真正的僧人。
- 半偈:半句佛經,指簡短的佛法教誨。
- 浮來:漂浮而來。
- 古佛:古代的佛像。
- 三身:佛教術語,指佛的法身、報身、應身。
- 聽經虎:可能指聽佛經的虎,象徵佛法的力量。
- 歲稔:豐收的年份。
- 廚多:廚房裏有很多。
- 施米人:施捨米糧的人。
- 兩禪:兩位禪師。
- 相對處:相對而坐的地方。
- 儼然:莊重的樣子。
- 無着:無所執着。
- 天親:指與天同親,即與自然和諧相處。
翻譯
在精舍的石頭旁邊,靠近城牆,郊外的水流與四周鄰居隔絕。 過去有真正的僧人留下半句佛經,漂浮而來的古佛顯現三身。 夜深時,門前有聽佛經的虎,豐收的年份廚房裏有很多施捨米糧的人。 遙想兩位禪師相對而坐的地方,莊重地無所執着,與自然和諧相處。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遠離塵囂的僧侶修行之地,通過自然景觀和宗教元素的融合,展現了僧侶們清淨自持的生活狀態。詩中「真僧留半偈」和「古佛見三身」體現了佛教的深邃與神祕,而「聽經虎」和「施米人」則增添了詩意的生動與溫馨。結尾處的「儼然無着與天親」更是深化了僧侶們超脫世俗、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精神境界。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僧侶生活的嚮往和對佛教精神的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