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部餉:指軍隊的糧餉。
- 引見:引導入見。
- 皇極門:明代皇宮的正門。
- 戊辰:古代干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
- 五鳳樓:古代宮殿建築,此處指皇極門上的樓閣。
- 面君:拜見君主。
- 在野:指未擔任官職,不在朝中。
- 下走:自謙之詞,意指自己。
- 簪紱:古代官員的服飾,借指官職。
- 蒯緱:古代的一種兵器,借指武職。
- 馴鹿性:比喻溫順的性格。
- 螭頭:古代建築上的一種裝飾,此處比喻朝廷中的高位。
翻譯
雲日散去,高秋的天空顯得格外明朗,鐘聲在五鳳樓上回響。今天得以拜見君主,心中歡喜,但想到在野十年的憂愁。我自謙地感到慚愧,因爲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官員,對於前驅的武職也感到愧疚。我沒有能力馴服自己的性格,始終害怕面對朝廷中的高位。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張元凱在戊辰年九月五日,因部餉至京而被引見於皇極門的情景。詩中,「雲日散高秋,鐘鳴五鳳樓」以高遠的秋景和莊嚴的鐘聲開篇,營造出一種宏大的氛圍。後句「面君今日喜,在野十年憂」則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複雜情感,既有拜見君主的喜悅,也有長期在野的憂愁。最後兩句「無能馴鹿性,終爾怯螭頭」則深刻反映了詩人對自己性格和官場生涯的無奈與憂慮,體現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