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詠十首漁父
公孫牧豕時,種種已華顛。
偉身著短衣,昂首持長鞭。
塗附困泥中,白蹢涉菑田。
野烏飢萃止,辨色俱尚玄。
窮年逐什一,形穢莫可捐。
忽乘風雲會,光華遍九天。
羣豕化神龍,洿池變靈淵。
丈夫此身在,何愁屯與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公孫牧豕:指公孫弘,漢代人,曾因家貧而牧豬。
- 華顛:指頭發花白,意爲年老。
- 塗附:指粘附泥土。
- 白蹢:白色的蹄子。
- 菑田:指新開墾的田地。
- 萃止:聚集。
- 尚玄:崇尚黑色。
- 窮年:整年。
- 什一:十分之一,此処指微薄的收益。
- 洿池:低窪的水池。
- 屯與邅:睏難和挫折。
繙譯
在公孫弘牧豬的時候,他的頭發已經花白。他身穿短衣,昂首挺胸地手持長鞭。在泥濘中掙紥,白色的蹄子踏過新開墾的田地。野鳥飢餓時聚集在一起,它們的顔色都是深沉的黑色。整年辛苦追逐微薄的收益,他的形象雖然卑微卻無法拋棄。突然間,他乘著風雲際會,光芒照耀了整個天空。他的群豬變成了神龍,低窪的水池變成了神奇的霛淵。作爲一個大丈夫,衹要活著,就不必擔心睏難和挫折。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公孫弘從牧豬的貧苦生活到風雲際會、身份轉變的歷程,展現了人生的起伏變化和命運的不可預測。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征的手法,如“群豕化神龍,洿池變霛淵”,形象地表達了從平凡到非凡的轉變。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於人生機遇和命運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