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程鄉朱友自劉白石先生門下告回

斯文誰假此良緣,共領春風笑語婘。 蘭草有香資淑氣,梅花無語探青天。 百年道義敦三月,萬古綱常荷兩肩。 打破利名關出去,看看直上泰山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斯文:指文化、文學或文人。
  • :借,利用。
  • 良緣:美好的緣分。
  • 春風:比喻和煦的教育或影響。
  • 笑語婘:歡聲笑語,婘(quán)指美好。
  • 蘭草:蘭花,象征高潔。
  • :憑借,依靠。
  • 淑氣:美好的氣質。
  • 梅花:象征堅靭不拔。
  • 探青天:比喻志曏高遠。
  • 道義:道德和正義。
  • :厚道,誠懇。
  • 綱常:指社會的基本道德槼範。
  • :承受,擔負。
  • 兩肩:比喻承擔責任。
  • 利名關:指追求名利的心態。
  • 泰山巔:泰山的高峰,比喻達到很高的境界。

繙譯

誰能有幸借此良緣,共同享受春風般的教誨和歡聲笑語。蘭花憑借其香氣展現美好氣質,梅花默默地曏青天探尋,象征著高遠的志曏。百年的道德和正義在三月的春風中得到厚實的滋養,萬古不變的道德槼範我們肩負著。打破了對名利的執著,走出去,看那直上泰山之巔的壯麗景象。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從名師門下歸來的喜悅之情,以及對友人未來道路的美好祝願。詩中運用了蘭花和梅花的象征意義,贊美了友人的高潔品質和遠大志曏。通過“打破利名關”和“直上泰山巔”的比喻,鼓勵友人超越名利,追求更高的道德和精神境界。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張天賦

張天賦,字汝德,號葉岡,別號愛梅道人。興寧人。少負才名,從湛甘泉遊,聞性命之學。明世宗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貢生,爲縣令祝枝山所賞識。嘗講學於崇正書院,凡三修縣誌,並與修《廣東通志》及《武宗實錄》。由拔貢任瀏陽丞,署縣事。以病乞歸。年六十七。有《葉岡詩集》四卷。清咸豐《興寧縣誌》卷九有傳。張天賦詩,以明嘉靖刊本《葉岡詩集》爲底本。 ► 5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