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兵備道代曾別駕應宿先生作

天門椎轂鎮炎荒,淨掃狼煙六合光。 柏府又沾新雨露,繡衣還帶舊風霜。 春融嶺海花爭舞,麝過山城草自香。 天意願從人借寇,白頭林下享平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天門椎轂:指天門山,這裏比喻邊疆要塞。
  • 鎮炎荒:鎮守在炎熱荒涼之地。
  • 淨掃狼煙:徹底清除戰亂的痕跡。
  • 六合光:指天下太平,四方光明。
  • 柏府:古代官署的代稱。
  • 新雨露:比喻新的恩澤或機遇。
  • 繡衣:指官員的服飾,這裏代指官員。
  • 舊風霜:指過去的艱辛和磨難。
  • 春融:春天融和的景象。
  • 嶺海:指嶺南地區,即今廣東一帶。
  • 花爭舞:花兒競相開放,彷彿在舞蹈。
  • 麝過山城:麝香經過山城,留下香氣。
  • 草自香:草木自然散發出香氣。
  • 天意:上天的旨意。
  • 人借寇:人們希望留住賢能的官員,如同借寇自重。
  • 白頭林下:指老年時在林中隱居。
  • 享平康:享受和平與安康。

翻譯

天門山如邊塞般鎮守着炎熱的荒地,徹底掃清了戰亂的痕跡,四方光明。 官署再次受到新的恩澤,官員們穿着繡衣,帶着過去的艱辛和磨難。 春天融和,嶺南的花兒競相開放,彷彿在舞蹈,麝香經過山城,草木自然散發出香氣。 上天的旨意似乎順應了人們的願望,留住賢能的官員,如同借寇自重。 在老年時,我願在林中隱居,享受和平與安康。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邊疆安定、春意盎然的景象,同時表達了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和對賢能官員的留戀。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天門椎轂」、「淨掃狼煙」等,展現了邊疆的雄偉與和平的珍貴。通過對「新雨露」與「舊風霜」的對比,以及「花爭舞」、「草自香」的生動描繪,傳達了對美好生活的讚美。結尾的「天意願從人借寇,白頭林下享平康」則深刻表達了對和平與賢能的珍視,以及對晚年寧靜生活的憧憬。

張天賦

張天賦,字汝德,號葉岡,別號愛梅道人。興寧人。少負才名,從湛甘泉遊,聞性命之學。明世宗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貢生,爲縣令祝枝山所賞識。嘗講學於崇正書院,凡三修縣誌,並與修《廣東通志》及《武宗實錄》。由拔貢任瀏陽丞,署縣事。以病乞歸。年六十七。有《葉岡詩集》四卷。清咸豐《興寧縣誌》卷九有傳。張天賦詩,以明嘉靖刊本《葉岡詩集》爲底本。 ► 5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