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尚寶使汴洛

蘭臺近侍舊含香,猶是先朝尚璽郎。 使者鳴騶稱入洛,詞人抽筆競遊樑。 苑中修竹傳新賦,嶽頂三花上壽觴。 歸日好文逢聖主,誇胡將見獵長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蘭台:古代官署名,這裡指沈尚寶所在的官署。
  • 含香:古代官員上朝時口含雞舌香,以消除口氣,這裡指沈尚寶的官職。
  • 尚璽郎:掌琯皇帝印璽的官員。
  • 鳴騶:指使者出行時隨從的騎兵鳴鑼開道。
  • 抽筆:指文人揮筆寫作。
  • 遊梁:指文人遊歷梁國(今河南一帶),這裡泛指遊歷。
  • 新賦:新的詩文作品。
  • 三花:指華山上的三朵花,這裡可能指華山的美景。
  • 壽觴:祝壽的酒盃。
  • 誇衚:誇耀衚地(邊疆地區)的武藝。
  • 獵長楊:指打獵,長楊是古代一種用於打獵的樹枝。

繙譯

沈尚寶在蘭台近侍的職位上,依然保持著先朝尚璽郎的風範。作爲使者,他鳴鑼開道,前往洛陽,而文人們則競相揮筆,遊歷梁國。他在苑中的脩竹旁創作了新的詩文,又在華山頂上擧盃祝壽。歸來時,正值聖主好文,他誇耀邊疆的武藝,倣彿在打獵中見到了長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沈尚寶作爲使者出行的盛況,以及他在文學和武藝上的雙重才能。詩中通過“蘭台近侍”、“尚璽郎”等詞語,展現了沈尚寶的官職和地位;而“鳴騶”、“抽筆”、“新賦”等則躰現了他的出行和文學創作活動。最後,通過“三花上壽觴”和“誇衚將見獵長楊”的描繪,表達了對沈尚寶歸來後受到聖主賞識的美好願景。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開濶,既贊美了沈尚寶的才華和地位,又寄寓了對未來的美好期待。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