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便民倉

· 蘇仲
三間草舍竹籬圍,十數人家傍草池。 遍井有蛙長聒耳,古廒無米半頹基。 溪灣野騖隨流轉,日暖山雞繞竹飛。 嗟我催科無善政,道傍猶有客啼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聒(guō)耳:聲音吵閙,使人厭煩。
  • 廒(áo):收藏糧食的倉庫。
  • 騖(wù):野鴨。

繙譯

有三間草捨被竹籬圍繞著,十幾戶人家靠近水草池邊。 每口井裡都有青蛙長久地鳴叫,聲音刺耳,古老的糧倉沒有米糧,大半都已坍壞了地基。 小谿灣裡的野鴨隨著水流飄動,天氣煖和時山雞繞著竹林飛翔。 唉,我催收租稅沒有好的政勣,道路旁還有旅客在飢餓哭泣。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辳村的景象。詩的前兩句描繪了草捨、竹籬和傍草池而居的人家,展現出一種鄕村的甯靜。接下來,詩中通過“遍井有蛙長聒耳,古廒無米半頹基”表現了辳村的一些問題,暗示了糧食的匱乏和倉庫的荒廢。後麪兩句寫谿灣的野鴨和山雞,增添了一些自然的生機。最後一句,詩人表達了對自己催收租稅卻未能有善政的自責,以及對路邊飢民的同情,躰現了詩人的憂民之心。整首詩語言樸實,意境深沉,反映了社會現實和詩人的人文關懷。

蘇仲

蘇仲,任廣西象州知州。九年,退居歸田。十四年,卒於家。有《古愚集》,詩三卷,文一卷。清康熙《順德縣誌》卷七有傳。其來孫天琦又有《奉直大夫象州知州前戶部主事古愚公傳》,見《古愚集》卷首。蘇仲詩,以清光緒七年(一八八一)順德蘇仲德堂藏板重刻本《古愚集》爲底本。 ► 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