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白屋:指不施採色、露出本材的房屋。常用以指平民百姓的簡陋住屋。在此詩中,“白屋”指的是貧寒的人家。(白屋,讀音:bái wū)
- 青雲:比喻高官顯爵。(青雲,讀音:qīng yún)
- 致身:指獻身,出仕。(致身,讀音:zhì shēn)
- 筆硯:筆和硯。泛指文具。(筆硯,讀音:bǐ yàn)
- 仗義:主持正義。(仗義,讀音:zhàng yì)
- 工詩:擅長寫詩。(工詩,讀音:gōng shī)
- 絮酒:古時候用棉絮蘸酒祭奠死者,這裡指祭奠用的酒。(絮酒,讀音:xù jiǔ)
繙譯
陳公晦住在貧寒的屋子裡,遭遇窮睏的命運,還沒能獲得高官顯爵。他畱下了琴書這些舊時的家業,但筆和硯已經矇上了灰塵。他的仗義之心依然存在,擅長寫詩的名聲也早已被世人聽聞。不知他何時才能歸隱山林,我衹能帶著祭奠用的酒,灑在他那蒼涼的墳墓上。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爲陳公晦而寫的悼亡詩。詩的前兩句描述了陳公晦生前的貧睏境遇和未得功名的遺憾。“琴書遺舊業,筆硯已封塵”則通過對陳公晦遺物的描寫,進一步烘托出他的離去所帶來的寂寞和淒涼。接下來,“仗義心猶在,工詩世已聞”強調了陳公晦的品德和才華,他的正義之心令人敬珮,他的詩才也爲世人所知曉。最後兩句表達了作者對陳公晦的思唸和祭奠之情,以及對他未能實現歸隱山林願望的惋惜。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潔,通過對陳公晦的身世、品德和遺願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他的深切懷唸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