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程智南歸
恭惟兩大賢,命世出嵩洛。
上焉繼往聖,下焉啓來學。
侑食大成殿,專祀中山區。
俎豆無終窮,道化與之俱。
眷此海寧鄉,先世所自出。
舊廟莽不存,過者愧儒術。
憲臣秉學政,令尹司化權。
坐協師生議,要使人文宣。
一函走言狀,宗伯告天子。
闕典許再興,偉觀自今始。
豈無古循吏,亦有先達尊。
巍巍企德堂,同此入道門。
嗟我本末裔,慫恿恆惻惻。
六一碑可尋,雲峯記重勒。
入奏者誰子,家住山斗村。
呼我大父行,等是嵩洛孫。
俯伏天九重,奔走路千里。
盛舉忽告成,相看動容喜。
秋潮沒津渡,落葉飄井牀。
贈子一樽酒,解劍城東坊。
南望浙江源,正過黌宮下。
所期道脈長,增重枌榆社。
子歸應幾日,爲我謝諸公。
勉旃崇令德,無負新民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恭惟:敬思,恭敬地思考。
- 命世:指有卓越才能和影響力的人物。
- 嵩洛:嵩山和洛水,這裏指代河南地區。
- 侑食:陪食,這裏指陪祀。
- 大成殿:古代祭祀孔子的殿堂。
-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器具,這裏指祭祀。
- 眷此:眷顧這裏。
- 莽不存:荒廢不存在。
- 憲臣:指掌管法律的官員。
- 令尹:古代官名,這裏指地方長官。
- 化權:教化的權力。
- 宗伯:古代官名,掌管宗族事務。
- 闕典:缺失的典禮。
- 循吏:遵循古法的官員。
- 先達:前輩,有成就的人。
- 巍巍:高大壯觀的樣子。
- 企德堂:期望德行的地方。
- 慫恿:鼓勵,激勵。
- 惻惻:悲傷的樣子。
- 六一碑:指某種紀念碑。
- 雲峯記:指某種記載。
- 山斗村:地名。
- 大父行:指祖父輩。
- 天九重:指皇宮。
- 黌宮:古代的學校。
- 枌榆社:指家鄉。
- 勉旃:努力。
- 崇令德:推崇美好的德行。
- 新民功:指對民衆有新的貢獻。
翻譯
敬思兩位偉大的賢人,他們是從嵩山和洛水地區涌現出來的傑出人物。他們不僅繼承了過去的聖人,也啓發了後來的學者。他們在大成殿中陪祀,專門在中山區進行祭祀。祭祀的器具沒有盡頭,道德的教化與之同在。
眷顧這個海寧鄉,這是我們的先祖所來自的地方。舊的廟宇已經荒廢不存在,路過的人對儒學感到羞愧。掌管法律的官員和地方長官共同商議,要使人文精神得到宣揚。
一封信函傳達了情況,宗伯向天子報告。缺失的典禮被允許再次舉行,壯觀的景象從現在開始。難道沒有古代遵循古法的官員,也有前輩的尊重。巍峨的企德堂,一同進入道德的門徑。
我作爲後裔,常常感到悲傷和鼓勵。可以尋找六一碑,重新勒石記載雲峯。是誰入奏,住在山斗村。稱呼我爲祖父輩,同樣是嵩洛的後代。
在皇宮中俯伏,奔走千里。盛大的舉動突然完成,大家相看感動歡喜。秋潮淹沒了渡口,落葉飄落在井邊。贈給你一杯酒,解劍在城東坊。
向南望去是浙江的源頭,正好經過學校下方。期望道德的脈絡長久,增加家鄉的重量。你回去應該不會太久,爲我感謝各位。努力推崇美好的德行,不要辜負對民衆的新貢獻。
賞析
這首詩是程敏政送別程智南歸的作品,表達了對先賢的敬仰和對家鄉的眷戀。詩中通過對兩位大賢的讚頌,展現了他們對後世的影響和教化的重要性。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家鄉文化和教育的關切,以及對後人的期望和鼓勵。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典雅,展現了詩人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對未來的美好願景。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
程敏政的其他作品
- 《 八月九日醉書 》 —— [ 明 ] 程敏政
- 《 堂前梅樹忽一枝生入廚檐 》 —— [ 明 ] 程敏政
- 《 並蒂蓮和青溪學士韻四首 》 —— [ 明 ] 程敏政
- 《 三月十七同日得王貢士寄來休寧臘月書馬亞卿寄來南京二月書 》 —— [ 明 ] 程敏政
- 《 集李絕句十八首其一登京口望江樓 》 —— [ 明 ] 程敏政
- 《 雄縣城南潦水成湖渡二十餘裏 》 —— [ 明 ] 程敏政
- 《 木假山與李符卿士欽聯句二首 》 —— [ 明 ] 程敏政
- 《 八月九日醉書 》 —— [ 明 ] 程敏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