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馬世用侍御送太學生葉蕃依親歸泉州

客邊每共嘆飄蓬,鵬路憐君尚未通。 萬里故山今日去,一尊芳醑幾時同。 尋幽北固過樑寺,弔古西湖謁宋宮。 歸報嚴翁應慰喜,日光已照覆盆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飄蓬: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鵬路:比喻遠大的前程或仕途。
  • 芳醑:美酒。
  • 北固:地名,在今江蘇省鎮江市北。
  • 梁寺:梁代的寺廟,可能指鎮江的金山寺。
  • 西湖:指杭州西湖。
  • 宋宮:指南宋的宮殿遺址。
  • 嚴翁:對葉蕃父親的尊稱。
  • 覆盆:比喻黑暗或不公正的境遇。

翻譯

我們常常在客居之地感嘆生活的漂泊不定,我同情你那遠大的前程還未開啓。今天你將返回遙遠的故鄉,我們何時能再共享這美酒呢?你將遊覽北固山,經過樑代的寺廟,也會在西湖邊憑弔古時的宋宮。回去見到你的父親,應該會讓他感到欣慰,因爲光明已經照亮了那曾經黑暗的地方。

賞析

這首詩是黃仲昭送別太學生葉蕃歸鄉之作。詩中,黃仲昭表達了對葉蕃前程未卜的同情,以及對其歸鄉的祝願。通過「飄蓬」、「鵬路」等意象,詩人描繪了葉蕃漂泊不定的生活和未竟的志向。後兩句則通過葉蕃即將遊覽的北固山、梁寺、西湖和宋宮,寄託了對葉蕃未來的美好祝願。最後一句「日光已照覆盆中」寓意深刻,既表達了對葉蕃歸鄉後生活將有所改善的期望,也暗含了對社會光明正義的嚮往。

黃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潛,號退巖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以直諫被杖,謫湘潭知縣,又改南京大理評事。後以親不逮養,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學僉事。久之乞歸,日事著述,學者稱未軒先生。有《未軒集》、《八閩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