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魏憲長山水四首春景

昔餘早謝紅塵鞅,誅茅結屋青山上。 青山偃蹇如傲人,我意不與山相讓。 日出羣峯霧露餘,乾坤俯仰如冰壺。 翠竹丹楓列圖畫,清泉爽籟鳴笙竽。 架有詩書尊有酒,盡洗胸中舊塵垢。 升沈榮辱豈吾憂,耳目肺腸皆我有。 年來失計辭故鄉,應召萬里朝明光。 聖恩特畀西江節,要令士俗回淳龐。 馳驅誓竭駑駘力,世路多虞苦難測。 半生心事竟沈冥,依舊塵埃滿胸臆。 昨宵飛夢鄉山陬,看山轉覺心含羞。 寄語移文未須作,琴書非久歸林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紅塵鞅(yāng):指紛擾的世俗生活。
  • 誅茅結屋:指在山中簡陋地建造房屋。
  • 偃蹇(yǎn jiǎn):形容山勢高聳、挺拔。
  • 傲人:高傲的人。
  • 俯仰:上下觀看。
  • 冰壺:比喻清澈透明。
  • 爽籟:清脆的音響。
  • 笙竽:古代的兩種樂器。
  • 升沈榮辱:指人生的起伏和得失。
  • 駑駘(nú dài):劣馬,比喻才能平庸。
  • 沈冥:深沉的昏暗,比喻心事重重。
  • 陬(zōu):角落。
  • 移文:指書信或文章。
  • 林丘:山林。

翻譯

昔日我早早辭別了紛擾的世俗,在青山上簡陋地建造了房屋。青山高聳挺拔如同高傲的人,我心中不願與山相讓。日出時羣峯間還殘留着霧露,俯瞰天地清澈如冰壺。翠竹與紅楓構成了一幅畫,清泉與清脆的音響如笙竽般鳴響。書架上有詩書,酒杯中有美酒,盡洗心中的舊塵垢。人生的起伏和得失我並不擔憂,耳目肺腸皆屬於我。近年來因失計而離開故鄉,應召前往萬里之外的明光朝。聖恩特別賜予我西江節度使的職位,要令士俗迴歸淳樸。我誓言竭盡平庸之力馳驅,但世路多艱險難以預測。半生心事最終深沉昏暗,依舊塵埃滿胸臆。昨夜夢中飛回故鄉的山角,看山轉覺心中含羞。寄語書信還未須作,琴書不久將歸於山林。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世俗的厭倦和對自然山水的嚮往。詩中,「紅塵鞅」與「青山」形成鮮明對比,突顯了作者對紛擾世界的超脫和對寧靜生活的渴望。通過對山水景色的細膩描繪,如「日出羣峯霧露餘」、「翠竹丹楓列圖畫」,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後文則透露出作者因公務而離開故鄉的無奈,以及對未來歸隱山林的期盼。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文人黃仲昭的高潔情懷和隱逸志趣。

黃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潛,號退巖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以直諫被杖,謫湘潭知縣,又改南京大理評事。後以親不逮養,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學僉事。久之乞歸,日事著述,學者稱未軒先生。有《未軒集》、《八閩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