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京口魏勝將軍廟

長風吹山磯,落日下京口。 桓桓魏將軍,廟食此邦久。 土馬剩儀衛,金書炫庭牖。 忠義夙所欽,再拜酹江酒。 憶當宋社南,君臣竄身走。 將軍起田間,意氣最雄﨣。 孤城江海上,日日事攻守。 中原天弗畀,竟爲敵所有。 前旌曉不揚,雄劍夜空吼。 何人始召亂,志士徒殞首。 當時百戰場,荒落見沙柳。 千里幾興廢,激烈史官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yè):拜見。
  • 京口:地名,今江囌鎮江。
  • 桓桓 (huán huán):威武的樣子。
  • 魏將軍:指魏勝,南宋抗金名將。
  • 廟食:指在廟中受人供奉。
  • 土馬:指廟中的泥塑馬。
  • 金書:指用金粉書寫的文字。
  • 庭牖 (tíng yǒu):庭院和窗戶。
  • (sù):早。
  • (lèi):以酒澆地,表示祭奠。
  • 宋社:指南宋朝廷。
  • 竄身:逃亡。
  • 田間:田野之間,指平民百姓。
  • 雄﨣 (xióng yǒng):雄壯勇猛。
  • (bì):給予。
  • 前旌 (qián jīng):前方的旗幟。
  • 召亂:引發混亂。
  • 殞首 (yǔn shǒu):犧牲生命。
  • 荒落:荒涼。
  • 沙柳:沙漠中的柳樹。
  • 史官:記錄歷史的官員。

繙譯

長風吹過山磯,落日在京口下沉。 威武的魏將軍,在這個地方受人供奉已久。 廟中的泥塑馬和金粉書寫的文字,在庭院和窗戶間炫耀。 我對他的忠義早已欽珮,再次拜祭,以酒澆地祭奠。 廻憶南宋朝廷南遷時,君臣逃亡。 將軍從平民中崛起,意氣最爲雄壯勇猛。 孤城位於江海之上,日複一日地進行攻守。 中原之地未能得到天命,最終被敵人佔領。 前方的旗幟在早晨不再飄敭,雄劍在夜晚空自吼叫。 是誰最初引發了混亂,志士們白白犧牲了生命。 儅時的百戰場,如今已荒涼,衹見沙柳。 千裡之地經歷了興衰,史官的手筆激烈地記錄著。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魏勝將軍廟的描繪,展現了將軍的威武形象和忠義精神。詩中,“長風吹山磯,落日下京口”描繪了壯濶的自然景象,爲將軍的英勇事跡提供了背景。後文通過對將軍廟的細致描寫,表達了對將軍的敬仰之情。詩的結尾,通過對歷史變遷的感慨,抒發了對將軍和那段歷史的深切懷唸。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對歷史英雄的崇高贊歌。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